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工笔画顾生岳故乡寻梦织渔网因画勾起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s://m.39.net/news/a_6185486.html

顾生岳,一九二七年生。浙江普陀人,擅国画,浙江美术学院。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历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副教授、教授,浙江画院副院长,杭州市美协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浙江美术馆的档期表上,今年年末原本将迎来一场顾生岳回顾展。然而,这竟成未了之愿。前天下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前主任、浙派人物画“五老”之一、著名画家顾生岳教授因病在杭州去世,享年85岁。顾先生一生成就斐然,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两大掌门人尉晓榕、唐勇力皆为其亲授高徒,而更多的后学者,则将永远记得当年那一册《顾生岳速写集》,对自己艺术生涯带来的震动与影响。

缘分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如同编织的渔网撒入了海洋,消失不见,无声无息而后突然提起,会出现满满的惊喜。今天所写的便是《故乡寻梦·织渔网》网起的画缘与师生情缘。

这一份人与画,老师与学生的缘,有必要通过自己详细的解读该画,来让更多人了解,那一个时期顾生岳先生的艺术世界。

顾生岳故乡寻梦·织渔网69×44cm年

首先,此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工笔画,是一幅难得一见的创作与色彩小稿之间的画作,正因为它并非正稿,所以顾先生创作的思考痕迹特别多,可读性也很强,对研究顾先生的艺术有着很好的史料价值。

该画画心高62厘米,宽40.8厘米,画在一张69×44厘米的熟宣上,画心有用铅笔线多次调整画面大小的划痕,且并没有擦去,四边空白处有不少试色、试笔的痕迹。

顾先生作画极其严谨,只要是在宣纸上作画,必裱于画板之上,四边留两三厘米空白可试笔,比对色彩,此画背部四周果然有浆糊固定木板的痕迹,虽然纸有些破损但仍然清晰。

再看画面并结合落款,画面上跪坐一渔家妇女正在织网,这个形象是顾先生故乡舟山渔家女的典型打扮,落款为“一九八O年写”。

上世纪80年代初,是顾先生从60年代以《春临东海》为代表的有明显红色印迹绘画特色向有自己艺术语言转变的时期,其转折代表作为年创作的《红衣少女》

顾生岳春临东海

顾生岳红衣少女

80年代初,顾生岳先生首先从故乡的生活着手来改变自己的画风,他画了一系列的渔家形象。应当说,这些创作的产生与六、七十年代顾先生在海边所画的大量速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顾生岳情系故乡夏汛季节(草图)图一

顾生岳情系故乡夏汛季节(草图)图二

顾生岳情系故乡夏汛季节(草图)图三

顾生岳先生首先从故乡的生活着手来改变自己的画风,他画了一系列的渔家形象,参照《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大师艺术教育经典——顾生岳》第3页“情系故乡夏汛季节(草图)”(图一)这是一九八一年先生所创作的素描草图造型,与图二、图三的两个渔家女造型属于同一系列。从造型的步步删繁就简看,这幅新现世之作处写实画风与简约画风之间。

通过大量的写生与思考,顾先生的艺术在80年代开出了新的花朵。

而这幅年的创作稿,应当是一个最初的探索痕迹,而之后的渔家女形象基本是在此基础上调整展开,并且由舟山的渔家女过渡成更为入画的惠安渔家女的形象,但动态没有大的改变。

从此画中人物造型上看,顾先生力图用较概括的带有装饰意味的手法塑造一个有着江南秀美面容但同时又是有着结实四肢与脖项,并不性感的劳动妇女形象。

故乡寻梦·织渔网局部

人物手与足的造型已经定型,之后在大创作中出现的惠安女也只做了手腕一点更好看的调整。当然,还是要赞叹一下顾先生画手指脚趾的功力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表现指甲的自然嵌入手指的感觉尤为令人叫绝,因为常规画工笔画是把指甲一圈都勾住了再设色。

而先生的方法是留出了与肉结合的指甲根部,不勾线也不设色,而是以第一指节的高染与指甲上的肉色非常自然地压出了一个形的边缘,把这种骨肉结合部的效果表现得微妙而生动,这种神奇的表现力令寻常画家望尘莫及!

故乡寻梦·织渔网局部

画中头发的渲染,可以说是高染法完美的诠释,也是此画最动人之处。

对黑色、红色的使用是先生用色上的重要特色,这个头发黑中有虚实变化,边缘线虚得到位,加上精美的红色茶花头饰相映衬特别地提神,而发际边缘染的淡淡花青色,这是顾老师告诉过我让头发显得更黑的小窍门儿,同样眼眉也淡染了花青,显得那么温婉朦胧。

说实话,就此画的头部手足的技法饱合程度与纸的尺寸,我真觉得这是一张正稿,至少是一张探索实验性很强的作品。

另外,顺便提一下,此画肤色的调合比例也是极具顾先生个人风格。

故乡寻梦·织渔网局部

现在来谈谈此画之所以无法定为一张真正意义的工笔画的看点。

此画的身体部分经多次调整,主要集中在上衣,边缘线都用白粉压过,微调出了新的形,而几乎整件白衬衣都是剪贴上去的,当然顾先生做得很细致,不细看原作是看不出来的,但也正因为此我感觉此画还是在斟酌中的尝试性作品。

说到修改工笔画,那顾先生也是一绝,可以说每一件作品都有着各种修调,记得他有一回教我修补法,便提起了他刚创作完还未裱装的《葛云飞像》,对光一照,区区三尺的画面居然有多达10余处的小贴补,当时也是惊到我了。

从此,画工笔要像画写意一样大胆的理念也深入我心,当然大胆落笔小心收拾,这收拾也并非易事,法门不少。

讲到上衣,我顺带比较了一下衣纹组织的特点,参见顾生岳著《工笔人物画探》页作品“一年容易又秋风”,这一曲肘的衣纹处理也是先生此时期较喜欢的方式,挺有韵味的

顾生岳一年容易又秋风

可能是渔家女身体上的调整过于大(这毕竟是顾先生早期尝试性的作品),在画衣裤的花纹就不用双勾填色,都是相对写意的手法,但即使如此还是很考究,腿上的花纹做了渐变,虚实关系处理得很舒服,胸口围兜花纹色彩饱合而雅致,为画面增色不少。

现在再看一下配的几件东西,这个篮子应该是临时起意配上的,因为上面有直接勾上去的铅笔线,而且画面也因为篮子又扩出去了一个多厘米,之间的画面连线清楚可见划过了篮子

故乡寻梦·织渔网局部

虽然是临时加的,线也勾得一点不马虎,把竹编的旋转包果与体积交代的清清楚楚,同样这双凉鞋也是勾得十分精到,重点看转折处的线的变化与体感的完美结合令人敬服。

剩下的是小剪刀与渔网,尤其渔网就勾得很写意了,主要是画出了前后主次关系,但先生交代的还是很清楚很自如,其中前后两组浮球的虚实关系也是交代的一丝不苟。

故乡寻梦·织渔网局部

底色用花青墨罩的,但也做了渐变,下重上轻,右重左轻,之所以如此也是为了反衬出渔网的白色线与空灵的感觉,这看似随意的布置其实也是苦心经营的。最后谈一下印章,此画的两方印是手绘上去的,左下为“生岳”,右上为一条鱼的形象印,笔法自然流畅,为作色彩稿试验性的作品,先生向来只标记一个印章的位置即可。

生岳

鱼的形象印

面对此画我边看,边读,边写,顾先生的创作轨迹与创作时的身影仿佛浮现在我眼前,似乎与年的先生有了一次隔时空的交流。

感谢缘分之网又一次打捞起尘封的记忆,在阳光下闪耀出了金子般的光芒……

美术史论家邓白先生如此评价顾生岳先生的艺术:既富有传统特色,又洋溢着时代气息,工而不板,细而不纤,谨而生动,平凡而精奇,无一笔苟下,无因袭陈套,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给人物画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途径。

艺术家的故事,常常可以追溯到童年。顾生岳也不例外。

顾生岳,祖籍大,年,生于舟山沈家门。虽然我出生在舟山,但我的祖籍是在宁波大,那里有我童年时期的记忆。提起往事,顾先生满面春风,我是7岁时第一次去镇海,记得当时有一家卖门画的店铺,挂满五颜六色的图画,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的美术展览,让我赖着不想回家。

故乡的景象就这样渗入到记忆之中,伴随着顾生岳的艺术人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