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明慎终追远 [复制链接]

1#

清明(4月4日-4月6日)

传承发展——生死并置,孝在清明。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唐代以来,清明融合了寒食节祭奠、冷食的风俗,同时融合上巳节郊外游春的活动。原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日,是为了追缅士甘焚死不公侯的孝子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怀旧悼亡;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求新护生。寒食之后,清明重生新火,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着季节交替的信息。同时,踏春、郊游等户外活动,晒太阳,活动筋骨,增强抵抗力,可防寒食冷餐伤身。寒食与清明,一阴一阳,一息一生。

《岁时百问》对清明的释义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所以清明时节,更多的并非追怀逝去生命,而是感受万物生长,体悟对生命的敬畏与期望。礼敬先祖,慎终追远,于万物萌动之时,迎春于野外。

气候变迁——清明要晴,谷雨要雨。

上下拉动翻看这个书签

清明节气十五天,分三候。

一候桐始华,先是白桐花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鹌,喜阴的田鼠回到地下的洞穴中,取而代之的是喜阳的鹌鸟

三候虹始见,清明前后雨水增加,气温持续上升,雨后的天上常常可见彩虹

清明节气以江南气候为主要特征。江南气候,清明时节雨纷纷,常时晴时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而雨水过多导致湿渍与寡照危害。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偏南临海地区有较大规模的降水,同时华南前汛期可能出现雷暴等强对流天气。东北北部、西北部地区,未入春季,对于四月上中旬的清明期来说,气温明显攀升,不足为奇。此时山林乡野,草木萌发,春游扫墓时预防火灾要严肃。北方,四月份气温回升很快,许多地区平均气候10~15℃,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比较多的时段,需雨量较大。

1

清明要晴

这是因为,清明正值春播作物出苗关键时期,各种作物的种子都需要一定的气温或地温才能发芽出苗。天气晴好,气温地温较高,种子出苗较快。如棉花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玉米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豆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以上。若长时间阴雨天气,倒春寒,气温下降至太低,春播作物种子会发芽出苗困难。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

麦长三节

黄淮以南,小麦即将孕穗,且油菜已经盛开,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茶树新芽抽长正旺,名茶产区陆续开采,所以清明要晴。长江中下流地区,降水明显增加,冷空气偏强。如出现三天以上的低温阴雨天气,导致日照不足,早稻、棉花等喜温作物,生长受严重影响。

3

春雨可贵

黄淮平原以北地区,清明时节常降雨过少,不似东北有消融雪水的滋润。而已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水分常供不应求,雨水宝贵。因此又有春雨贵如油一说,恰到好处的雨可值千金。如雨水不足,则需蓄水春灌,以防春旱。

节日习俗——

一壶清茶,一叶扁舟,一抹山色。

明前茶,叶芽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受虫害侵害少,可谓茶中佳品。但由于清明前气温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达标产量不多,故有明前茶贵如金一说。

清明螺,抵只鹅。古时,贫苦人家常年吃不上肉食,而清明前后的螺蛳肥硕,又是软壳的,不但能吃,而且滋补,螺肉更是结实有嚼劲,故有此说。

踏青赏春,祭祖追远,寒食佑生,雨水耕种。

此外,江南的水磨青团,以纯糯米粉为主,正值其时的艾草或鼠曲草为辅,填以糖豆沙,辅以糖猪油,清香软糯。席中虽有八珍赏,哪及山乡野笋香。清明前后,山笋萌发,又以将要出土的笋尖最嫩。老手足底有感,新手处处挖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清明时节,山间乡野,处处可见姹紫嫣红的野杜鹃。踏青回时,偶得一片绒白,疑为虫豸,实为花旧衣。

左右滑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