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良药
ZHENDAOTANG
未病先防
清明天前三月三,莫负春光好少年。草长莺飞的时候,除了美景就是美食。
如果只能选一样食物代表春天,那必须是青团。
香甜不腻,配上明前茶,最是能让人幸福感爆棚。你可能只是遵循古法去采艾捣汁,但其中又有哪些道道呢?君知否?
怎么让青团变成青色,撇开人工色素不谈,古人最喜欢用两样时鲜——嫩艾和鼠曲草。
1
不时不食
以前的人们,对吃的东西,最讲究“不时不食”。
此语出自《论语·乡*第十》中:“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情而锡。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在什么时令吃什么,什么时候的食材最鲜美可口、养生效果还好,都是有讲究的。
清明前在二之气中,此时主气为太阴湿土,雨水充沛,气候潮湿。所以可以多食些健脾化湿的食材,让脾胃运转无碍,让春天的阳气能升发来。
2
嫩艾
艾草通常在端午午时采摘,取彼时阳气最为旺盛,温经散寒的力量也最强。但是春天的嫩艾叶别具一番风采,这时候阳气初升,艾草温阳的力量不是很强,但用这点雏阳来升肝,却很合适。
再者,食用嫩艾,可以起到芳香化湿的效果,正好驱散清明前的潮湿。
看看李时珍是怎么说的:“春月采嫩艾做菜食,或和面做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压之,治一切鬼恶气,长服止冷痢。又以嫩艾做干饼子,用生姜煎服,止泻痢,及产后泻血,甚妙。”
等到端午,讲究的药农会采摘艾叶,捣取艾绒,存放三年,每年翻晒,这就成了艾灸的利器——“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明代李时珍之父李言闻在他所著《蕲艾传》中就称赞艾叶“产于山阳,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3
鼠曲草
此物又叫佛耳草、清明菜,早春时节,别的草都还没有准备发芽,它就已经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各处了。
踏青的时候,不妨去采些鼠曲草,回去做些青团。它长卵形的叶子上,布满了一层白白的细毛,你要是把叶子摘断,还可以看到连着一根根白色的柔丝,所谓“藕断丝连”是也。
中医认为,鼠曲草味甘、微酸,性平,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的功效。古人用鼠耳草做青团、清明菓,一来取其鲜嫩清爽,二来是为了解毒防时疫。
最早吃鼠曲草是在南朝,《荆楚岁时记》中有如下的记载:“是日(三月初三),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柈,以厌时气。”
有些朋友独独钟爱青团里面的馅料,豆沙、淡黄、腌笃鲜,觉得这才是青团里面的精华。谁又能想到,正是这时鲜做的皮,才是让青团食之爽口的春天味道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