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和强心不宜对号入座
目前所用中药强心,为数很多,如附子、人参、夹竹桃、麦冬、蟾酥、万年青、白头翁、苦参、葶苈子、黄芪、络石藤、麝香、何首乌、鹿茸、仙茅、灵芝菌、益智仁、补骨脂、枳壳、乌药、浮萍、青皮、甘草、连翘、牛黄、夏枯草、苏木、莲子心、肉桂、山楂、女贞子、玄参、玉竹、地黄、紫草、三七参、仙鹤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老朽临床,并不完全参考上述列举,对心悸“手叉自冒”,按之则舒,常以补血、益气、助阳收功,给予《伤寒论》苓桂甘枣汤加味,计酸枣仁15g、人参15g、桂枝15g、茯苓15g、制附子15g、炙甘草15g、大枣(劈开)15枚,水煎分3次服,6小时1次,日夜不停,症消方止。
年诊一风湿性心房颤动,心率快而不规则,脉搏短绌,心悸忐忑不宁,吃强心药仍频繁发作,乃来原山东中医学院门诊部求治,当时即授予此汤,饮了6剂,便转危为安。
活学活用经方
中医辨证施治,是寻因、察病、析症、组方、遣药,先贤王孟英、张山雷认为操刀圭之术的良工,应牢记四句,通权达变、量体裁衣、勿踏恒蹊、不落窠臼。伤寒派友人史又梅,调治风寒感冒恶寒无汗,投《伤寒论》麻黄汤功力未显,在原方基础上加入荆芥、苏叶二味,患者汗出涔涔,表邪解除,发热亦退;哮喘给予小青龙汤,症状不减,改用麻黄、杏仁、厚朴、地龙、苏子、紫菀、白芥子、鼠曲草,3剂而愈。
纪昀曾言大医了解古方,不泥原方。吴瑭也说,钻进《伤寒论》,要跳出伤寒圈子,耐人寻味。故人们打了个比喻,谓高手垂钓,不会被鱼拖入江河,意义深长。
勿被“炎”字束缚
西医学所论炎证,以红肿、痛热、功能障碍为其定义,岐黄医学并不以此为据,在炎证的范围内仍然运用温热药物,无不良反应,照样取得理想的效果。
以胃炎而言,只要体虚怕冷、舌苔白滑、口少渴减、大便稀薄、脉象沉弱、疲乏无力,就能吃附子理中丸、理中汤加吴茱萸;
妇女慢性盆腔炎,下腹部坠胀、隐痛、生育困难,亦可给予桂枝、桃仁、红花、干姜、小茴香,兼有活血散瘀者,寒凉之品退避三舍,都可消炎,解除红肿、痛热、功能障碍。
年一男子来诊,患前列腺炎,阴囊潮湿,小便淋漓、分岔,长期隐痛不已,打抗生素针剂、口服药物不见功力,痛苦不堪。当时老朽即授予熟附子、乳香、没药、肉桂、吴茱萸、乌药、白芷出入加减,每日1剂,连饮30天,症状解除,基本治愈,也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切勿被“炎”字套住,盲目按火邪处理。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国医大师张志远医案医话》—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