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复制链接]

1#

不知如何感叹,时令变化太快,我似乎抓不住它了!

春天没有感觉,夏天突然间就来了,日子在不经意中又溜走了。我时常怀疑时间的真实性,不知道古人有没有这种感受。人类被永远困在时间里了,那就享受这四季变化的美妙吧。

立夏的民俗文化

在两三千年前的先秦时期,上自天子下至平民都对立夏这个节气非常重视,他们会举行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就是迎夏。

迎夏

《吕氏春秋》中曾记载天子是如何迎夏的:天子住在南向明堂的左侧室,乘坐朱红色的车子,车前驾着赤红色的马,车上悬挂着的龙旗。

天子身穿赤色衣服,佩戴赤色的玉,吃的食物是豆子和鸡,用的器物高而且大。在立夏前三天,太史会向天子禀告:“某日立夏,大德在火。”

《礼记·月令》中也有相类似的记载。那为什么要在南郊的方位迎接立夏呢?其实在《易经》中就给出了答案:南方属火,所以主火,同时也主文明,主武功。

在《帝京景物略》中有这样的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这一天,皇帝要将去年冬天储藏的冰块取出来,赏赐给文武百官。

这是什么意思呢?立夏了,火来了,大家要用冰水来平衡,国家大事,君臣之间都要做到水火相济,这样国家才能安定,治理起来也能容易得多。

立夏蛋

进入夏季后,天气逐渐炎热,身体的消耗特别大,那定要进补了。长江以南地区的人们,会选择在立夏这天开始进补,他们认为在立夏日当天吃煮鸡蛋能够强身健体,于是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美其名曰“立夏蛋”。

谚语说:“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这个有科学根据吗?不太清楚,但在古籍《丹溪心法·中暑》中有这么一段:“疰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倦者是。”

小孩子身体抵抗力较差,容易出现疰夏症候,有些地方用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希望用五行色象影响体内,防止孩子在夏日里不会发生疰夏病症。这种手绳叫“立夏绳”。

立夏秤人

立夏之日的“秤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据说跟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立夏日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凳子或箩筐,大家轮流坐上去称重。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称老人时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这个立夏日秤人有什么科学根据吗?同样没有,不过也是跟避免疰夏有关。在一本叫《越谚·风俗部》的书中关于“秤人”时说:“立夏日秤之,可免疰夏。”《宁国县志》中也说:“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

立夏食俗

我国幅员辽阔,立夏的饮食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今天单讲我们长沙在立夏时饮食习惯。

长沙有在立夏前插秧的习惯,而且在乡间插秧一定要互相帮工的。帮工者进屋应向主人祝贺“恭喜栽米树”,午餐主人用盐蛋、大鱼、粉蒸肉款待。插田工于上下午各休息一次,上岸吃米酒和点心,叫“打腰餐”。

老长沙的人会在立夏日当天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称为“立夏羹”。老长沙人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看样子吃了立夏羹,力气会大一些。还有一句民谚可能会更接地气:“立夏吃个饦,一脚跨过河。”

立夏修养法

《摄生消息论》:孟夏之月,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宜夜卧早起,以受清明之气。勿大怒大泄。夏者,火也,位南方,其声呼,其液汗,故怒与泄为伤元气也。

卦值乾,乾者,健也,阳之性,天之象也。君子以自强不息。生气在卯,坐卧行动宜向正东方。

《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夏卷》:

孙真人曰:“是月肝臓已病,心臓渐壮,宜增酸减苦,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勿受西北二方暴风,勿接阴以壮肾水,当静养以息心火。勿与淫接,以宁其神,以自强不息,天地化生之机。”

《月令》:“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进御,薄滋味,毋违和,节奢欲,定心气。”

初夏绝句

(南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扫一扫,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