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最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新华网相关报道
年年艾草绿,岁岁粿飘香。为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搭建民俗文化交流的平台,纾解他们的思乡之情,近日,杭州钱塘新区伊萨卡社区特举办“巧手制青团共解思乡情”活动,小区里2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邻居齐聚一堂,巧制清明粿,聊天话家常。
居民们挎着小篮子,在沿江湿地公园的草地上采摘鼠曲草、艾蒿清等原料。摘一株野菜,攥一把泥土,大家体会到了乡间田埂上的乐趣。
“我们习惯用艾草揉面,生糯米粉、籼米粉五五开这样不会瘫软,熟粉做三七开不会变型。”吴大姐是杭州人,一边揉面一边跟大家分享着“杭州做法”。来自江西的戴大姐则以鼠曲草为原料,和糯米粉、澄粉、猪油等揉面成团,从原料到手法都处处体现着“江西特色”。
SPRING
不一会儿,衢州“青团子”、江西“清明粑”、福建“菠菠粿”、安徽“蒿子粑”等各地各样的清明粿便在蒸锅里“会师”了,经过15分钟的蒸制,清明粿个个色泽翠绿,鲜艳欲滴。在升腾的热气中,艾草和米粉糅合产生的独特香味,弥漫了整间屋子。
“清明粿的味道总让我想起在老家湖南的日子,”参与制作的李丽芝的丈夫是名退役*人,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带着全家人去参观红色基地,缅怀先烈,“我们总是一边品尝清明粿子,一边听他给我们讲述历史故事、部队的故事,也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一番回忆引起大家了的共鸣,从“半条被子”的故事到下沙的“围垦记忆”,从“井冈山根据地”到“嘉兴红船精神”,红色历史穿插着乡风民俗,大家在享受美食、思乡抒情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红色洗礼”。
“理论学习、*史教育不只在某一时、某一刻,而是在每一时、每一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红色教育同样可以充满‘烟火气息’。”伊萨卡社区*支部书记唐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