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怎么造成的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连目录都有点长
粉
1.1剪粉
1.2荞凉粉
1.3羊肉粉
1.4小锅凉粉
1.5鹅肉粉
1.6裹卷
1.7冰粉
粑
2.1糍粑
2.2*粑
2.3清明粑
2.4洋芋粑
2.5蜘蛛粑
2.6油炸粑稀饭
饭
3.1怪噜饭
3.2酸菜豆米饭
3.3八宝饭
3.4甜酒稀饭
3.5糯米饭
3.6冲冲糕
豆腐
4.1豆腐圆子
4.2恋爱豆腐
4.3小豆腐
4.4臭豆腐
4.5血豆腐
饼
5.1油炸鸡蛋糕
5.2鲜肉酥饼
5.3破酥包
5.4豆沙花卷
5.5丝娃娃
烹饪
6.1辣子鸡
6.2青菜
6.3烙锅
6.4一锅香
6.5豆米火锅
6.6屯堡菜
蔬果
7.1金刺梨
7.2修文猕猴桃
7.3山药果
7.4折耳根
打卡点
8.1儒林路
8.2小十字
8.3好吃街
8.4百年滋味
1.粉
1.1剪粉
贵州剪粉/广东肠粉/广西卷粉等等,本质都是米浆蒸成的超薄米皮,拌/蘸/裹上各种酱料/配菜,吃的也都是爽滑的口感,只是风味因地而异。
贵州一般叫剪粉,也有叫卷粉,图一图二,一卷一剪,简单粗暴。剪粉有薄厚之分,(超)薄的才是真正特色,厚剪粉和湖南的某些粉比较接近。
薄剪粉的吃法一般是热水焯过之后干拌。经典搭配是:肉末+番茄汁+甜面酱+油辣椒,这几样必不可少,其他的因店而异。口味大致是:辣+微酸+微微甜,酸甜都不突兀,搭配粉的爽滑,来不及细品一碗粉就下了肚,超满足!
安顺的剪粉,我觉得网上推的卢记之类还没有小十字的鑫荣好吃,虽然鑫荣以甜品出名,后面讲冲冲糕的时候再详细介绍。
1.2荞凉粉
荞凉粉算是安顺地区的特色小吃。用荞麦磨成粉,熬煮出一大块墩儿,吃的时候刮成丝丝,或者切成片片,再凉拌。其实湖南的刮凉粉很有些相似,但原材料是绿豆粉,调味也不同。
荞凉粉的经典搭配是:腐乳酱+油辣椒+炒豆,这三样必不可少,其他随意。荞凉粉之所以口味独特,初尝者觉得怪异,主要就在于腐乳酱。当然也有些店家会加蕃茄酱等,但都不能撼动腐乳酱的绝对主导地位。
安顺的荞凉粉,当地人首推小十字蒋衙街的陈玲,不过我对荞凉粉接受力一般,不好评价。
1.3羊肉粉
吃羊肉要去西北,但吃羊肉粉,还得是贵州。在贵州省内,金沙(毕节),水城(六盘水),遵义,兴义等各大流派竞争激烈,而安顺的羊肉粉以水城居多。
羊肉粉用的是清汤,自然的鲜味浸润着软嫩的圆粉,一嗦一嚼,米香爆出来,被羊汤升华。不管哪种米粉,吃的都是米香,倘若用浓汤,反倒喧宾夺主了。
当地的羊肉馆都会自制一种干辣椒,看起来稀松平常,就像北方面馆桌上的大蒜一样,但有些做得好的店比如大猴羊肉馆,干辣椒是可以和羊肉粉平分秋色的!一口下去绝对惊艳,香,酥脆,当然也确实有点辣。
大猴还是值得一试的,有分店,点评上可搜到。这次发现另一家“水城回头羊肉粉面”,羊肉粉不输大猴甚至更好吃,不过干辣椒没有大猴优秀,这家店点评上没有,在图书馆附近,可按下面的图片找。
1.4小锅凉粉
小锅凉粉这个名字颇具有迷惑性,其实这里的“凉粉”是米豆腐,而“小锅”是指砂锅的烹饪手法,从本质上看,更严谨的名字应该是“砂锅米豆腐煲”。
除了米豆腐,还有卤土豆块,火腿肠,苕粉,豆皮等食材,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越简单的食材越考验厨艺,这就体现在汤底了,每家店有自己的一套配方。
做得好的店比如网上推荐的小十字丕敏小锅凉粉,确实是非常优秀,连汤底都可以直接喝,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吃到过味道更好的店。
1.5鹅肉粉
鹅肉粉据说是近几年突然开始流行的,很多本地人都表示以前没吃过,所以我有点拿不准这是不是贵州特色,虽然百度说是。
鹅肉粉用的是厚剪粉,不是羊肉粉的圆粉,也不是1.1的薄剪粉。薄剪粉只适合凉拌,厚剪粉耐煮,可做汤粉或炒粉。薄剪粉吃的是爽滑,而厚剪粉则有嚼劲。
讲真,我一点都不觉得鹅肉粉好吃,不做推荐。
1.6裹卷
裹卷是安顺地区独有的特色小吃。裹卷有点像丝娃娃,但馅料没有丝娃娃丰富,而且面皮和丝娃娃不同,裹卷用的其实是剪粉,这也是我把裹卷放到粉这一栏的原因。
吃裹卷一般是在街头小摊,嬢嬢们预先一个个裹好了装盒,食客不必自己动手卷。其实街头照片更具代表性,但我担心卫生问题,所以在餐厅吃的,百年滋味,后面会介绍。
1.7冰粉
冰粉在西南地区很普遍,最早起源于云贵,后传入四川。这些年随着川渝火锅的扩张,成都冰粉被带到了全国各地,成为冰粉代表,但其实西南三省的冰粉各有千秋。
冰粉还是那个冰粉,顶多是冲泡和手搓的差异,主要区别是在调味,川渝用红糖,云南用玫瑰酱,贵州用玫瑰糖,当然也有互相借鉴,至于醪糟水果山楂片什么的,就是真正共通的啦。
安顺的冰粉,不用看网上说的小十字小舒之类,直接去好吃街找“冰浆家族小龙冰粉冰浆”。补充一句,冰浆据说是安顺特色,但我觉得和冰沙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不多说。
2.粑
2.1糍粑
糍粑在南方很普遍,不过各地糍粑的细腻程度略有差异,食用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湖南的圆饼状糍粑火烤撒白糖,川渝的块状糍粑油炸淋红糖,而贵州街头卖的糍粑,是摊主现场从大块糍粑上揪出一小坨,拉伸,包馅,揉捏,最后递给你一个糯叽叽的团子。
这种糍粑的馅料主要有三种:糟辣椒肉末,豆沙,红糖浆,也可以混搭。我推荐前两种混搭,肉+豆沙的组合很特别,第一次可能有点抗拒,但接受之后真的很好吃!后面要说的安顺破酥包也是这个路数。
贵州有一种非常特别的食材叫“引子”,褐色的,比芝麻更小的颗粒,一般磨成粉使用。比如糍粑包好后会在引子里打个滚,让表面裹上一层,如下图二,另外也常作为汤圆馅料。我搜了才知道,原来引子就是紫苏的种子,不过味道和紫苏叶差好远哎~
糍粑在街头小摊小店就可以吃到,一般以“糯食店”命名,儒林路有不少,不过我觉得最好吃的是小十字一个小推车,具体地址照片见最后一张。
2.2*粑
论本质,*粑大概就是加了*豆的糍粑,当然制作方式还是有很大差异的。*粑颜色讨喜,营养丰富,所以常作为伴手礼在超市售卖,不过那种真空包装开袋即食的,味道自然远不及现场烹饪的。
安顺本地的吃法是红糖炒*粑。*粑本身有微微甜味,红糖炒制后更是清甜,再撒上一层白芝麻,香与甜相互升华。红糖的固有属性保证了出品不会过于甜腻,而*粑的粗糙质地又能很好地导流糖浆,再者糍粑的糯+粗粮的嚼劲,从味道到口感,堪称完美搭配,好吃,耐吃,绝对经典!甩红糖糍粑一条街呀~
吃*粑一般是在吃烙锅的时候,当然有些餐厅也会单独提供,但街头小摊就几乎见不到了。
2.3清明粑
粑如其名,一种用清明时节所产的野菜榨汁制作的粑,所以是绿色的,照片有偏色,因为上方有一把红色大伞。这种野菜叫清明菜,我搜了一下,其实就是鼠曲草,所以清明粑和青团大概可以算亲戚吧。馅料和糍粑一样,可甜可咸,有肉甚至可以是腊肉。
清明粑多见于街头小摊,小十字有许多,没有特别推荐。
2.4洋芋粑
夸张一点说,西南地区人们对土豆的热爱是写进基因的吧!当然,云贵高原的小土豆也确实优秀,生长周期长,淀粉含量高,口感绵糯。
土豆煮熟舂成泥,压模成饼,小火慢慢煎,待表皮煎出焦壳,瞅准了一筷子撕下来送进嘴里,剩下的留在锅里继续煎,耐心等待下一次焦壳。炒土豆丝偶尔出现的锅巴你喜欢吃吗?如果喜欢,那你就领略到精髓了,嘿嘿~
洋芋粑一般是在烙锅里吃的,也有一些餐厅会单独提供,比如百年滋味,后面会介绍。
2.5蜘蛛粑
蜘蛛粑绝对是全篇最小众没有之一,小众到很多本地人都一时想不起来它长什么样,可见时代久远。我是前些年偶然在一本安顺城记里看到的,据作者回忆,安顺方言里管蜘蛛叫“贼蛛”,所以蜘蛛粑叫“贼蛛粑”,觉得莫名可爱所以印象很深刻。
这次到安顺,全城搜索蜘蛛粑只得三家。第一家店主换了营生(下第六图);第二家开在某中学门口(下第五图),大概因此周末不开门;第三家在安顺一中门口,或许因为这所中学有高三学生,或许因为这家没有铺面只是小推车,我终是幸运地吃到了传说中的蜘蛛粑。
本质是糯米馅的油饼。据说糯米小粒而密集,视觉效果像蜘蛛卵,所以得名蜘蛛粑。
油饼香酥松软,糯米里混杂了微量的肉末来提味,主体还是糯米小葱的清香。油饼和糯米两种绝对主食,搭配在一起居然毫不违和,蛮好吃的!
2.6油炸粑稀饭
这是安顺地区特有的小吃,本地人一般作为早餐。本质是:油炸糍粑+米糊
之所以说米糊而非稀饭,是因为米的颗粒很细很细。里面也会放引子,有独特的清香。粑是圆饼状的糍粑,油炸后切成小块,可以单吃,也可以放进米糊里搅拌着一起吃,我就因为没搅拌,被路人一眼看出不是本地人...
味道嘛,其实我是吃不惯的,你们可以自己试试,街边小店就有,儒林路有不少。
未完待续
芒之吃吃菠萝慕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