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清明雨,草木新。(摄影猫)
草木带着新生的鲜嫩与芬芳蓬勃生长,勤劳而会吃的人们把带着春天气息的新叶作为食材,加入软糯的米食中,一口下去,仿佛置身春日原野。
这其中最有名要数豆沙青团。其实呐,祖国各地还有好多传统的草木香团子,它们既是当地的时令滋味,也是游子们难以忘怀的家乡记忆。
(摄影Cathy)
疫情期间不好外出觅食,我在某宝上找了好几家以草木香为特色的土特产店,也算助力复工复产。这些店的卖家秀十分质朴,买家评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就是这个味儿”。
怀着期待的心情拆开这些来自广东、福建、贵州、辽宁的小包裹,试吃之后惊呼,嗯!好吃!
广东潮汕
朴树做的米团?
“粿”(guo),米做的果,这是潮汕地区对米制食品的称呼。潮汕人在不同的节庆要吃不同的粿品。到了清明时节,就该吃朴籽(zi)粿了。
朴籽粿得名于朴树,当地人又称其为朴籽树。据说,朴籽树的叶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的作用,由于清明期间多雨潮湿,人们容易生病,便将它与米粉及糯米粉蒸食,起到清热消痰的作用,故有“清明食叶,五月节食药”(后一句是指端午节吃栀粿)的俗语。
实物就是这么绿
蒸好的朴籽粿类似松松软软的发糕,入口清甜,散发着朴树叶若有似无的清香。
不过,朴籽粿糖加得不算少。我不太耐甜,吃几口还好,吃掉整个后感觉略有些腻。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喉咙确实比较舒服。
除了朴籽粿,还顺手买了两样看上去一定会好吃的咸口粿品,味道非常棒,超级推荐。
可爱的韭菜炸弹,韭菜鲜甜毫无辣味
一个是无米粿。无米粿有咸有甜,传统版本是以韭菜为馅的咸口,市面上卖得最多的也是它。春日的韭菜聚集的糖分比较多,因此更加鲜甜,所谓“夜雨剪春韭,新炊间*粱”,友人宴请杜甫还是很会吃的。碧绿的韭菜包裹在晶莹剔透的薯粉里,外皮口感Q弹,韭菜馅芳香四溢,沾上潮汕辣酱,非常好吃。
值得一提的是,韭菜粿热量比较低,克只要大卡(青团的一半),而且好消化、高纤维,是粿品里为数不多让人想吃就大胆吃的。
另一个是笋粿。笋粿以大米做皮,看上去平平无奇,就像大号饺子。蒸好后表皮油润如珍珠,一口下去,笋、香菇、虾米三种鲜味混合,笋丁口感脆嫩,令人赞叹。据说这是过去一年才能吃一次的珍品,名不虚传。
这两种粿都可清蒸可油煎,广东有句话,“不煎不炸没好粿”。不过,由于调味过于优秀,本外地人觉得两种做法都很好吃,蒸来清丽可人,油煎风情万种,可谓是浓妆淡抹两相宜。
东北
实在的粘豆包
清明的东北黑土地绿意尚微,但智慧的东北人民早已想出了把草木芬芳留到荒芜岁月的法宝,粘豆包也是其中之一。
粘豆包与青团大小相近,由于使用糯米、大*米、黏高粱米三种不同材质,呈现纯净白、灿烂金、沉郁紫三种自然色彩。一般以红豆或红芸豆为馅,保持半豆半沙的颗粒感,不加糖,将食材本来的口感和味道保留到极致。
东北有句俗话“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意思是说不要把人或物不当回事。因加入玉米面或大米粉,口感软糯劲道,不像纯糯米那么难以消化,豆馅又具有无糖、高蛋白质、高纤维的特点。如果想吃糯糯的主食又想吃健康粗粮,粘豆包确实一个好选择。
如果想吃甜的怎么办?粘豆包这道料理为食客预留了极大的自主空间——沾白砂糖。喜欢甜就多沾点,怕甜也可以完全不加。颗粒状的糖、软糯的皮、豆粒感的馅儿,层次丰富而鲜明。
瞧那闪闪的糖
草木芬芳是如何保留的呢?答案就是,苏子叶。
苏子是紫苏的一种,东北人将它沾在粘豆包的底部,这样不会沾锅,吃的时候也可以一起食用。虽然只有一片,但在气味、口味、口感上都很有存在感。东北冬天,将冻在室外的粘豆包放进锅里蒸软端出,热气腾腾,黏米的甘甜和紫苏的芬芳交相辉映。
百度百科,哪个人才把辽宁铁岭写进去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专门以苏子籽作馅儿的粘豆包,可咸可甜。苏子馅又名酥麻,其口感可以从字面上感受一下。小时候欣赏不了粘豆包的美,但如果有苏子馅则必吃。不过这种馅做起来比较麻烦,一般市面上买不到,要亲戚家做了才有得吃。这次我苦苦搜寻,也只找到了一家用苏子做粘火勺(煎的小圆糯米饼)的店,还不赖,有兴趣可以买来试试。
图百度百科,长这样
想吐槽一句,某宝上东北粘豆包拍得太质朴了,不要被它的样子欺骗,4斤30多块的价格不要太实惠!
图大东北绿农特产店,感觉实现了买家秀对卖家秀的反超
贵州安顺
糟辣椒和麻饼
朋友猫桑是贵州人,聊天的时候发现,贵州安顺清明粑粑用的引子馅正是东北的苏子馅,仿佛找到了它大西南的兄弟。于是买来了各种口味的清明粑粑,有惊喜。
清明粑是这么多团子里最大的
清明粑粑以蒿子煮熟入糯米团,这种做法在安徽、江淮、浙江、江西、湖南等南方地区很常见。
安顺清明粑粑的惊喜在于馅料。
馅料有三种,一是糟辣椒肉末。肉末里加入贵州特有的屯堡糟辣椒,辣椒经发酵,辣味减、鲜味增,做成馅儿咸香微辣,很好地中和了纯糯米的粘腻感,令人欲罢不能。说起屯堡,这还是朱元璋调北征南贵州屯*后裔之所在,其食品有便于储存携带的特性,屯堡糟辣椒就是其中之一。
二是引子糖。紫苏籽磨碎,加入糖和猪油,咬开会流心。馅与皮的比例控制得恰到好处,馅看着不多,但滋味十足,再多一分会甜腻。
一不小心被煎糊了emmm
三是椿菜腊肉。椿菜即香椿,椿菜的独特气味配上腊肉的烟火气,很特别,也好吃,就是腊肉稍显肥腻,吃多了有点难受。
这家的清明粑还有一种馅,就是把三种馅混在一起,名为“三香”。引子糖的香甜混着糟辣椒肉末的咸鲜,非常好吃。不过没吃出椿菜腊肉的味道,正合我意。
安顺清明粑粑的另一个特点是,大,太大。青团60-90g,粘豆包90g,一个清明粑粑居然有g。由于够大够厚,煎好的清明粑粑从外到内呈现酥、韧、糯、绵四个层次,非常丰富。
店家附赠了一个安顺麻饼,豆沙馅的,超级好吃。一不小心就消灭干净,没能有图。
福建古田
恰到好处的甜咸
古田的鼠曲粿纯属是用“清明果”的关键字搜出来的,同样相貌平平,同样惊喜连连。
鼠曲粿使用鼠曲草,个头较小,皮薄馅大。吃的时候放入锅中,小火煎至两面金*,外表略脆。因制作时加入大米粉反复捶打,口感糯且劲道,尝了这么多种糯米食品,古田鼠曲粿最有嚼劲。
看着挺大,其实蛮小一只
鼠曲粿有甜有咸。甜的有花生芝麻、红豆沙、无馅三种选择。花生芝麻馅真真惊艳了我,颗粒感明显,只香不腻,只有微微的甜,调味恰达好处却不抢花生芝麻风头,吃完整个都不会觉得甜腻。
为它打疯狂call!!!
咸味鼠曲粿无馅,味道微咸,因而鼠曲草的味道更为明显。煎好的鼠曲粿可以沾白糖,我尝试了沾椒盐的吃法,居然很好吃!
会回购!
这次只买了这几种,实在是,吃不过来啊
回
忆
记忆里还有两次实地的清明果记忆。
第一次吃青团,是在江西瑶里的窄街上,一直住在北方的我久闻青团大名,看到早点铺的碧色团子,就赶紧买了一个。结果里面包的竟然是豆干笋肉,咸辣可口,跟想象中的豆沙馅南辕北辙。看向在上海读书的朋友,也是一脸震惊。
前年清明,家在浙江台州小镇上的朋友发来在家里做清明果的照片,亲手采下的叶子,磨碎揉进软糯的团。
包清明果的,当地土话就叫清明叶,嘻嘻
去她家蹭住,刚好是晚饭,一大家子人围着,桌上有一大盘饺子状的清明果,也是咸馅的。“我们这里一般都是咸的,可能因为是乡下哈哈”,她笑眯眯的说。她家做年糕生意,米从吉林进货,我又吃了一惊。
是家里团子的感觉
第二天一早,她们一家人带上做好的清明果和传统菜肴,在阴雨蒙蒙中去山上祭祖。山附近的公路边停满了车,各地外出的人们都回来了。
今年清明,她在北京没回家,妈妈把新做好的青团拍给她,又是一年。
节日和食物,或许都是记忆与情感的载体。
人们借此,记来路,知当下,展归途。
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