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抗性杂草我国农田抗性杂草发展的现状及 [复制链接]

1#

1我国农田抗性杂草发展的原因和现状

我国除草剂使用始于50年代,从年我国引进使用第一例除草剂化合物2,4-滴开始,除草剂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已将近60年。在—年的25年间,除草剂处理面积迅速增长,增加了%,但在过去的25年间,国内除草剂品种结构基本未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目前稻田使用的除草剂品种仍以磺酰脲类、酰胺类及合成激素类除草剂为主,其使用面积年分别占43%、36%和10%,合计占89%;年分别占45%、30%和12%,合计占87%。

由于—年期间磺酰脲类、酰胺类及合成激素类同类作用机理的选择性除草剂的迅速推广和连年使用,在这些除草剂的选择作用和压力下,15年后(年),一些对诸类药剂本来就不敏感的耐药性杂草及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抗药性杂草种群开始迅速上升蔓延。

至年,全国仅媒体报道的抗除草剂杂草种数就已由5种增至34种,增加了%。其中,对磺酰脲类、酰胺类及合成激素类除草剂产生抗药性的杂草种数占90%,同步于除草剂增施面积。

图—年我国农田抗性杂草发展情况

除草剂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将农民从繁重的人工除草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目前,我国农田杂草化除面积已占到杂草发生面积的70%以上。然而,随着除草剂的大量频繁使用,杂草对除草剂抗性日益严重,导致我国主要农作物杂草发生面积逐年扩大,杂草种群演替加快,抗性杂草发展迅速。

敏感杂草种群内原本就存在着为数极少的抗药性个体或生物型,杂草抗药性突变体原本就存在于其种群。重复使用一种除草剂,或作用机制相同的除草剂不断杀死敏感个体,抗药性个体得以存活并不断产生种子,使得种群中抗药性个体数量不断增加,一般3~5年就容易使杂草产生抗药性。

截至年3月,在65个国际的86种作物田,已有种杂草的个生物型对25类已知化学除草剂中的22类的种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其中,产生抗性杂草最多的是小麦田和水稻田。美国以种生物型排在第1位,第2位澳大利亚70种,第3位加拿大60种,我国排在第4位,有37种。

表1全球抗药性杂草生物型

由于我国除草剂的长期单一使用,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变化、频繁调种、机械跨区域作业,导致农田杂草草相发生变化,杂草种群演替加快,抗性杂草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有37种杂草的55个生物型对10类32种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表2我国已报道的抗药性杂草

“抗性杂草”的发生是指在连续使用某个品种除草剂的选择压力下,原本对这一品种敏感的一些杂草发生基因突变而对这种除草剂产生抗药性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是比较长的,但这种抗药能力是可以遗传的,而且经过逐代筛选后抗性指数越来越高。

在我国报道的抗性杂草生物型只有55种,实际发生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些。原因在于国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对抗性杂草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