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普贴清明踏的是哪些ldquo青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悠悠绿意,转眼又到清明。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农业上,清明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表征物候的节气,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提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一般为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之意为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和清明相关的草木吧!

傻傻分不清的草

1.艾草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是菊科蒿属植物,又名艾蒿,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艾文化由来已久,古时艾被认为是一种能驱毒辟邪的草物,所以历来端午时节人们习惯于在门口悬挂一束艾草,为家庭祈求平安健康、事事顺遂。其实,不仅在端午,清明时节家家户户也都会备上艾草,不过不是为祈福,而是制作一种可口的小吃——青团。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因身呈青色而得名,取当季的野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各地青团选取原料不同,艾草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制作青团的原料,由艾草制成的青团带有清淡却悠长的艾草香气,糯米的粘稠和艾草的青草香相辅相成,入口粘滑,香气四溢。除此之外,艾叶在医学上还享有一席之地。中医学上,艾又称香艾、蕲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的作用,此外古代还用艾草来预防瘟疫。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可见艾的身影。由艾叶加工后形成的艾绒可用于艾灸,艾叶中提取的艾叶油,则可作为多种香水、化妆品的原料,艾叶提取物还可以用于生物农药的开发研制。2.蒿子蒿草是部分蒿属植物的统称,有很多种类,包括萎蒿、白背蒿草等。蒿草同属于菊科蒿属,我们常指的蒿草多指蒌蒿(ArtemisiaselengensisTurcz.exBess.)。蒌蒿与艾草(艾蒿)同属一个科属,看起来非常相似,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高度和叶面形态。艾叶的主干略粗长,茎部呈淡绿色,靠近地面的根部稍木质化(比较硬),有的直径可达1.5厘米,高度在80-厘米之间,而蒿草的高度要低一些,主干也比较细小,茎部呈暗红色。叶形上,艾叶表面为灰绿色,背面覆有白色蛛丝状绒毛,叶片较宽,而蒿草叶片通常较细,正面颜色略白,柔软光滑,叶片小,其周围的锯齿纹路深,整个叶片呈狭长状。除此之外,两者的气味也略有不同,蒿草的香味偏清淡一些,而艾叶的味道,则更偏向稍显辛辣的清凉油味。白蒿(HerbaArtimisiaeSieversianae)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春季返青早,生长快,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白蒿的嫩茎叶可供食用,江南、江淮一带喜爱用它在清明时节制作蒿子粑粑。长江一带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素有食用蒿子粑粑的习俗,据说是日山上小鬼下山,吃蒿子粑可以粑魂,避免被小鬼把魂勾走,也有谚语说“三月三,蛇出山,蒿子粑粑扎蛇眼。”意指在这天吃蒿子粑粑上山可以不被蛇咬。蒿子粑粑的制作方法也比较简单。入春后,蒿子生长于低岗野地,采撷后捣碎,浸泡,去汁,揪干,然后用米粉加水拌和,可加进腊肉等佐料,做成圆粑粑。也可用蒸笼蒸,也可蒸熟后用香油将两面煎炸至金*色,外酥里软,口味更佳。这种蒿子粑粑带有绿色野菜的清香,鲜香可口,实乃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3.清明草鼠麴草(学名:GnaphaliumaffineD.Don)是菊科鼠麴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清明草,鼠曲草。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它以鼠曲草和米粉作为原料,传说是用来祭奠先人,也有的说法是“以压时气”,解决历史上东晋后由北方迁徙而来至今江浙沪闽一带沿海气候湿热地区移民们水土不服和痢疾的问题,发展到今天,清明果已成为闽南及四川一带的清明传统小吃。也有地区会用艾草来做清明果,也就是青团。鼠麴草(上)与艾草(下)清明果形状有类“元宝形”和圆形之分,分咸、甜两种馅料,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馅,压成圆模蒸熟则为甜清明果;包入腊肉丁、冬笋丁、香菇丁、红椒丁、豆腐干、腌菜、豆芽馅等,做成饺子形的为咸清明果。清明果质感滑糯、糯韧绵软,看上去油绿如玉,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感怀历史的树

1.朴树朴树(CeltissinensisPers.),为榆科落叶乔木植物。生长于海拔-米的山坡、路旁、林缘处。“朴树”又名朴丁树,其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无毒,有消痰去火的功效。清明节做“朴籽粿”是潮汕人民的传统美食习俗。清明之际,远在异乡、海外的潮汕乡亲回乡扫墓时都会供奉上朴籽粿,这是潮汕缅怀先人的特有方式。民间传说,当年元兵在清明节前入侵潮汕,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只好采摘朴树树叶充饥。后人为纪念这段历史,便在清明节时蒸制朴籽粿食用,这一习俗沿袭至今。那么朴籽粿是怎么制作的呢?首先将朴树树叶树籽经过清洗、打碎后与粘米粉搅拌,再放置一天一夜,自然发酵之后放入蒸笼蒸煮,最后朴籽粿便新鲜出炉了,既有树叶的清香,又带着微微酵酸。好吃就两个字,可以说无数次!2.柳树柳树是旱柳(SalixmatsudanaKoidz.)、腺柳(SalixchaenomeloidesKimura)、垂柳(SalixbabylonicaLinn.)这类植物的总称,属多为灌木,稀乔木,无顶芽,合轴分枝。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意象,“柳”与“留”音相似,所以古人常用赠柳来表达离别不舍之情,而在清明,人们也有许多与“柳”相关的习俗。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介子推追随晋国公子重耳出生入死,为了公子重耳甚至做出“割股充饥”之举,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却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却坚持不出,最终和母亲被烧死在枯柳树下。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便有了“寒食节”,次年重耳率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之情,却见那株柳树死而复活,绿意盈盈,于是这棵老柳树被赐名为“清明柳”,寒食节后一日即为清明节。清明有“折柳”、“戴柳”、“射柳”的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一说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是以预报天气,还有一种说法则是驱邪辟邪。现今来看,尽管这些习俗已经慢慢地淡去了,但是人们以“柳”寄托对先人思念之情仍是不变。

黯然销魂的花

清明,自然是离不开祭拜先人、慰藉亡灵的主题,古往今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生死之别莫过于世上最远的离别了。那么,清明扫坟之际,什么样的花能够寄托我们的哀思呢?1.菊花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在我国历史早期,常被认为是隐士、高洁之花,受西方文化影响,慢慢地,菊花也成为了墓地之花,表达人们的哀悼之情。一般来说,上坟时选择*色、白色的菊花比较合宜。2.百合百合(Liliumbrowniivar.viridulumBaker),又名强蜀、番韭、山丹、倒仙、重迈、中庭、摩罗、重箱、中逢花、百合蒜等,是百合科百合属(Lilium)。百合属,约8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39种,其中三个种原变种不产我国,南北均有分布,尤以西南和华中最多。鳞茎含淀粉,可供食用,有的种类作药用,有的种类花含芳香油,可提取作香料。白色的百合配以菊花可以用作上坟祭拜的花束,意为怀念逝去的美好、珍惜生活等,表达沉痛的哀思。3.马蹄莲马蹄莲,(Zantedeschiaaethiopica(L.)Spreng.),是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马蹄莲属多年生粗壮草本。具块茎,并容易分蘖形成丛生植物。叶片较厚,绿色,呈心状箭形或箭形。喜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的粘壤土。马蹄莲的块茎、佛焰苞和肉穗,花序有毒,内含大量草酸钙结晶和生物碱等,误食会引起舌喉肿痛、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马蹄莲花象征着圣洁虔诚,永恒,清明上坟时可以用它来代表对逝者永远的怀念与追思。清明节植物盘点就到这里了~清明已至,此季此时,万物生长。草木无言,可哀逝者之风采,更提醒着我们珍惜眼前世间之美!诸君共勉。猜你想看:今天,复旦大学校园降半旗志哀小研职导站

学姐带你揭秘管理职业、薪酬与挑战中国理论大讲堂

高晞教授:处疫之道——历史上的疫情应对与当下的反思直播|自然科考社都干啥呢?让指导老师带你走近他们的世界!小研学术

“小研直播间”下周讲座预告线上课程及纪录片推荐中国理论大讲堂

疫情之下: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与共存社团动态

心舞舞者教你在家如何0基础练舞中国理论大讲堂

新冠疫情笼罩下的两种经济学公示

年春季学期研究生社团成立及注销公示小研映像

你上一次看到的复旦校园是怎么样的?中国理论大讲堂

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战疫使命青年担当|关于开展第三届研究生“五四”演讲比赛的通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