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温溪人必转家乡的清明馍糍 [复制链接]

1#

又是一年清明时,人们习惯把清明与“雨纷纷”连在一起,给祭祖、扫墓的人增添了几缕哀思;人们也常常把清明与春光、百花联系起来,给出游、踏青的人儿带去春的情趣。吃货们也盼清明,因为清明节里有清明馍糍,它香喷喷、它绿油油、它糯糍糍,它是人间四月天最美的食物,它霸占着我们的味蕾。

说起清明馍糍的来历,还得从春秋时代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说起,介子推因不肯领受晋文公封赏与母亲抱树而被烧死,百姓为了纪念他的高风亮节,每到清明不生火做饭,以寒食充饥。清朝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里记载了清明馍糍的制作方法“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后来,大家逐渐形成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麦米馍糍,糯米的粽。清明时节,温溪人家有做清明馍糍的习俗。在温溪,每个传统节日似乎都有相对应的美食,人们过着传统节,品尝着家乡的美食,美食给节日带来的不仅是美味,同时也给大家带去过节的问候与约定。二月二的芥菜芋粥;端午的粽子与薄饼;冬至的汤圆与馍擂……。这些传统节日里的美食,带着儿时记忆的温暖随我们一路成长。

温溪人的清明馍糍,与其它地方的清明团子、清明饼、清明果还是有区别的,首先外形上:别处的基本上以半圆形或饼形为主,而温溪的清明馍糍像一个窝窝头状,稍扁。其次从内馅上,温溪的清明馍糍馅料较丰富,*泥土下冒尖的春笋,其体色微微泛白,口味爽口却不涩,配以菜咸与瘦肉其口味让人留恋;自家地里下来的芥菜个大叶茂,采用最原始的手工剁菜方法将其剁细,再进行沥水,最后与瘦肉鲜笋同炒其味清香扑鼻。这二组馅料成为温溪清明馍糍的最佳搭档,怕上火,就放些菜头丝或香菇或胡萝卜,那都是看自家人的品味喜好罢了,要是喜好甜口或食有剩余,那就将麦子与大豆炒熟再磨粉配以红糖做馅,甜馅甜香可口,回味悠长,却又是另一番滋味。不管咸或甜,当你咬下时,软糯的口感油然而生,像是自然与人心的靠近。在味蕾间停留片刻,不容你回味,春天便融进了我们心里。

别地的清明果

别地的清明团子

别地的清明饼

棉菜(学名鼠曲草),具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之功效。它是做清明馍糍必不可少的作料,甚至可以讲它是清明馍糍的灵魂所在,棉菜的清香与翠绿都在熟后的清明馍糍上得以重生。每年的3-4月,大地草木萌生,在未耕的田野上,远看一片萧条,而近看则勃勃生机。春雨过后,温溪的山间田头一夜间会长出许许多多的棉菜,这里一簇,那里一篷。棉菜长着毛茸茸的叶子,叶间溢出一股淡淡的奇香,沁入心脾。早人间,待到它长成时,妇女们便三三两两去田里摘棉菜,摘棉菜得蹲着,半天下来挺累人的。下山的棉菜得再花上几个小时将里面的杂草泥土挑净。备好了棉菜,这对于做清明馍糍来说,才刚刚是开始。

洗净的棉菜得过一下开水。

加入一匙碱,能更好的将棉菜本绿色保留。

过开水的棉菜舀入冷水冷却。

柚,芸香科常绿乔木。叶大而厚,叶翼大,呈心脏形。它的叶子用它来垫清明馍糍最合适不过了。清明节未到,妇女们已将摘得的柚叶洗净,在洗的时候,你就能闻到柚叶淡淡的香味,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洗净后再将叶子两头剪平晾干存放。如果说棉菜是清明馍糍的灵魂,那么柚叶就是清明馍糍的提香剂。在热锅中,柚叶在热气的作用下散发出的清鲜将馍糍外皮与内馅全部染香,成就了温溪地道的清明馍糍。

前期清明馍滋的一切准备都由妇女来完成,那么捣食(温溪话指捣清明馍糍面团)该由男人出场了。早年,道坦头或是小巷口有捣臼的地方便是清明时节最繁忙的地方。从上午7-8点开始,前来捣食的人家络绎不绝。有出力的,有看热闹的,也有出方法的……在捣食环节中最少得多个身强力壮的后生头轮着捣十几斤重的捣米硾头。后生头用双手将捣米硾头举过头顶,瞬间发力,捣米硾头不偏不倚地砸向捣臼中底部,面食在捣米硾头的撞击下被砸出一个大坑,捣米硾头身陷其中,因食有粘性,将捣米硾头牢牢吸住,有经验的后生则会将捣米硾头砸向面食时,顺手把木柄左右来回拔动,才不能让面食将捣米硾头粘牢。有几个后生轮流捣食还是不行,在捣臼边上还得配一个有经验的妇女来掭食(回食),说真话,每次看到掭食这个镜头都替掭食的妇女捏一把冷汗,老是怕捣米硾头会将她手捣牢,但,大家的担心是多余的。如今用捣臼里用捣米硾头一捶一捶捣出的清明馍糍食已经越来越少了。论口感,它比机器搅出来或手揉出来的就要韧上好多。

把捣好的食背回家,接下来就开始包清明馍糍了。包清明馍糍是最花时间与精力的,一般得请边上的邻居一起来包,二张水車凳上面躺个大米佬,再将食、柚叶、馅放上面,一个简易的工作台就成型了。妇女们将面团用双手揉成圆形,将右手大拇指插入面团,在其余四指配合下,将圆形面团捏成碗状,再将备好的馅料用调羹塞满面团,最后将口收拢按扁,贴上翠色柚子叶,叠放于米佬上待蒸。一切完成后,点上柴排,盖上锅盖,随着温度升高,阵阵清香飘起,十多分钟后,掀开锅盖,热气腾腾圆润似玉的清明馍糍熟了。刚出锅滚烫清明馍糍那绝对是最好吃的,一口咬去,香软糯韧,顿觉春天里各种食的组合充斥整个口腔,吃一口清明馍糍仿佛吃下一整个春天的丰美。一次吃7-8个清明馍糍那是打扛儿一样的。吃得太多别人就会用:破水缸与大娒老妪来形容你了。

回过头细想,温溪的清明馍糍更像是天人合人的杰作,首先清明馍糍的食才全来自春天的恩赐:*泥笋、芥菜、棉菜都是春天最好的味道。其次,做清明馍糍得男女搭配着来,前期备料及后期的做馍糍都是妇女的拿手好戏,而捣食则更能展示男人强壮有力道的一面。难怪它那么好吃。这样看来,小小的清明馍糍还真不简单。


  年年棉菜绿,岁岁馍糍香。温溪的清明馍糍它集色、香、味于一体,它是春天大自然恩赐的美食,人们在它身上品味出了整个春天的气息,它也是妈妈的味道,它更是家乡的味道。人们在食用它时,总离不开欢声与笑语,总伴有乡音与乡情。现在看来,清明馍糍除了是美食外,它也是乡愁,更是千万游子对家乡温溪的思念。


  如今生活节奏飞快,世界千变万化,不变的,是我们面对世事变迁时,那一颗柔软却不柔弱的心,愿你在每一个人间四月天,都能吃到一口饱含思念的清明馍糍,把春天的甘甜吃进嘴里,把世间的柔软揉进心底。让家乡独有的味道,守护你对生活永不失落的勇气。

今年的清明馍糍,你吃了吗?期待你说说自己与家乡温溪清明馍糍的故事!

往期精彩文章:

温溪糖糕,炊出浓浓家乡年味!

那些令温溪细儿念念不忘的果子!

忆童年的味道--零食篇

忆童年的味道--饮料篇

冬至,吃“麻来”温溪人的最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