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潮汕粿,唇齿间的家乡味道 [复制链接]

1#

粿,在潮汕饮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品种繁多,美味爽口,在潮汕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色、香、味俱全的小食,也成为潮汕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

潮汕粿

粿,米食也。它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早先,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到潮汕地区,按祖籍的习惯,祭祖要用面食当粿品。但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粿品,这就是“粿”的来历。

粿的种类

潮汕地区的粿品种类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咸粿之分。

各类潮汕粿

按粉糈的来源分为粳、糁、糯、麦、薯等。

按是否参入其他成分可分为菜头粿(类似萝卜糕)、荷兰薯粿(马铃薯粿)、鲎粿(加鲎酱)、朴籽粿(加朴籽树叶)、鼠曲粿(加鼠曲草)、乒乓粿(加槟醅)、栀粿等。按制作时是否发酵分为粿和酵粿。按馅的不同分为芋粿、韭菜粿、豆粿、笋粿等。按形状可分为桃粿、龟粿、生肖粿、五牲粿、三角楼、石榴粿等。

红桃粿

作为粿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红桃粿”也叫“饭粿”,配料大多为香菇,虾米,花生,有咸有甜,有专门的形状模具,可蒸,或蒸后再煎。粿品呈粉红色,寓意喜庆,节日里常常作为必备贡品。又以桃为造型,寄托祈福祈寿的愿望。偶为丧家所制用,则为白皮。

红桃粿

鼠曲粿

鼠曲粿因其潮汕话谐音为“鼠壳”,又名“鼠壳粿”。鼠曲粿取用天然鼠曲草,熬成汤汁,调入猪油及糯米粉制成粿皮,包上豆沙或糯米、花生仁、虾仁、猪肉调成的馅料,咸甜随意,再用圆形或桃形印模压印成形,放新鲜竹叶上或香蕉树的叶子上面,然后上锅蒸熟。《本草从新》卷三《草部》记载:“鼠曲草,即佛耳草。救荒。甘平。除痰止嗽。杂米粉。作糗食甜美。荒年当粮最佳。”

鼠曲粿

咸水粿

部分地区也叫“猪朥粿”,用米浆做成小碗形状,通常以小吃摊点的形式出售,摊主先把粿皮蒸好备用,又将菜脯干切成丁,加入蒜蓉,用小炉子煨热,现做现卖。

咸水粿

菜头粿

菜头粿就是“萝卜粿”,潮汕地区把萝卜叫成菜头。菜头粿由萝卜弄成丝和米粉蒸制而成,煎着吃,沾辣椒酱、蒜泥醋或者陈醋,味道鲜美。

菜头粿

甜粿

其他的粿基本都是用籼米粉制作,但甜粿用的是糯米粉。旧时潮汕先民下南洋经常舂甜粿做为干粮用于路上充饥。甜粿也是隆重祭神仪式的必备粿品。它吃法有一定讲究,可以直接用线割成一条一条吃(不能用刀切,太黏),也可以割成一片一片之后,裹鸡蛋液煎着吃,清甜软糯,有韧性、有嚼头。

甜粿

粿的童谣

闽语闽南片潮汕小片揭阳点

《粿名歌》

一油?,二油擂,

双(三)头尖,四菜粿,

五缚粽,六甜粿,

七酥包,八酵粿。

酵粿泥鳅空①,糕粿踏步层②。

乌粿包甜馅,食了免分人。

①泥鳅空:酵粿中有许多细孔,就像泥鳅打洞一样。

②踏步层:糕粿一层一层,像石阶一样。

粿与祭祀、节日

粿,又是潮汕地区祭神拜祖的贡品,在祭品中仅次于“三牲”(太牢)。潮汕地区的风俗,几乎每个节日都会举行祭祀活动。潮汕民谚云:“时节做时粿”,根据季节的不同,祭祀的神明不同,需要制作的粿品也不同。

例如,春节时做甜粿(年糕)、干筒糕(马铃薯糕)等。元宵节要做甜粿、酵粿、菜头粿,即“三笼齐”,取其甜、发、有彩头之意。清明节要做朴籽粿或鸟饼、鼠壳粿。端阳节做栀粿或糕粿(类似千层糕)。七月初七做软粿(类似糍粑)。盂兰节做面酵粿、白桃粿。中秋节做月糕和浮油粿。送灶日做红曲粿。冬至做菜头粿(萝卜糕)等等。

粿与食疗

粿对防治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潮汕民谚中有“时令防时病”一说,是指依据时令在粿中加入防治常见病的中草药,烹调之后食用,以预防疫病。

如鼠曲粿,可用于春天御春寒咳嗽;红曲粿,可消食健脾;菜头粿,可去邪热气;麦粿,可利便养肝;桅粿,助消化、增食欲,祛疾病。这样的粿品既可使人享受美食口福,又可当做药膳,起增进食欲,调摄养生和医药保健,益寿康宁之功能。

粿的俗语、传说

“无工做幼粿”:形容做费工费时费精力的事情时,工夫不济,勉力而为。

“贤做雅粿”:形容工于心计、善做表面文章的人。“歪鬓姿娘做无雅粿”:某些形容女性仪表不整,手艺不佳,为蔑称。“乞食丢落粿”:形容那些异想天开、绝无可能的事。“灶头拾着粿,眠床拾着被”:形容拿人家东西,并非偶然捡来的。有必然因果。“咬破粿”:形容事情露了馅。“别人草粿别人糖”:形容慷公家或他人之慨。粿品的背面常常有民间故事和传说。清明节,潮汕人总喜欢用鼠曲粿和朴籽粿拜祭祖先。传说,先人逢春荒时,常采用此二物拌其他杂粮吃或单独吃,借以求生。后人为怀念祖先之艰辛,便用此二物制粿品祭拜。甜粿的故事则蕴含了潮汕人的心酸历史。从前,潮人迫于生计,坐红头船背井离乡去过番(下南洋),行前往往炊甜粿一笼,以备船上充饥(甜粿不易变质,可保存较长时间)。这抛妻别儿的事,实是情出无奈,万不得已才舂甜粿。于是有了“无苦奈何舂甜粿”之说。潮汕民间几乎所有家庭妇女都会做粿,制作的每道工序都十分精细,“无工做幼粿”“鬓歪歪做无雅粿”这些俗语都表现了潮汕粿的精细考究。粿,贯穿在潮人的整个生活图景中,牵扯着他们心中的乡情、亲情,与他们的欢乐和悲苦紧密相连。潮汕粿,不仅是满足口腹的精美食物,更是一种体现着潮汕本土文化的精神象征。

文字来源:暨南大学谢钊馨

图片来源: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题图来源:“Hello潮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