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能治白癜风吗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693.html刚进入到一段关系的人,很容易对这段关系产生大量的幻想,企图关系可以改变人生、拯救自己。
小姜的幻想是,希望她先生下份工作可以直接出国,或者通过外企外派的机会出国,这样好圆了她的出国梦。
艾莉的幻想是,希望男友可以多规划几条出游路线,每个周末都可以出去玩散心。
然而现实的结果是,小姜先生的工作一团乱麻,根本无暇顾及出国话题,以至于小姜常常觉得先生没有将自己的话听进去;而艾莉的男友是个理工宅男,巴不得躺在家里发霉,根本不想出去玩。
来源:pexels
她俩每每抱怨自己的另一半时,既委屈又怨愤,觉得自己没有被认真对待,觉得自己的人生情感被辜负。
问及我们的“情感导师”——朋友中最幸福的小艾,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时,她的回答竟然是“不要指望你的伴侣”。
01新时代的怨念女人
我们听到这个回答的时候,大为震惊——不指望伴侣怎么着?我和他在一起难道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吗?
小艾说,有如此“盼望”当然也没错。
然而我们非常容易,将“盼望”变成“指望”。
盼望是愿望,是可能,是如果做到了就很好。
而指望是,一心期待,是将我们的全部期盼都赌注似的压在对方身上,这种期盼几乎是控制的、窒息的,在以一种“我们塑造一个全能的神来保佑我今后的人生”的姿态面对对方。
当这种指望形成的时候,也是稻草压死对方和我们的时候。
来源:pexels
小艾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这个道理。
刚步入婚姻的小艾和上面两位朋友几乎是一样的,希望丈夫可以规划好生活,多做一些小艾喜欢的事情。
就拿出去玩这件事来说,小艾也是“户外派”,只要放了假就想往外跑,她原本期望丈夫可以像小红书标准男友那样,做个详详整整的规划,再带她出去玩。
结果,丈夫基本不会做,更不要说带她出去玩。
两年过去了,小艾气到不行,“在上海两年了,没上过东方明珠塔,没去过迪士尼!”
并觉得,都怪丈夫幽禁了她!
来源:pexels
直到有一天,小艾的朋友约了她去人民广场的一家咖啡馆。小艾一如既往叫上丈夫一起去,丈夫一如既往不想去。
小艾不能爽约,只好自己去了。
一个人上路的小艾,选择了骑单车沿2号线前往。
一路上,景色不要太美了!深秋,道路旁五彩斑斓的绿,湛蓝清爽的天,还有上海独有的洋派格调,再加上运动带来的荷尔蒙,一切不要太美妙了!
小艾一路的心路历程是:
太美了,这么美的上海,我竟然在这么美的上海浑浑度过了两年。都怪老公,真的是浪费我的人生。
算了,我以后不带他出来玩了,自己出来便是了,美景是不能被辜负的。
当小艾这样想时,内心一下子释然了。
来源:pexels
02关系中2个不成熟阶段
在这时,小艾其实经历了关系中的2个不成熟阶段:依附他人阶段意识和独立自我意识阶段。
关系中的初阶,是依附自我意识阶段。
在这个阶段当中会有三个特征,主体在关系中边界不清,自我价值不稳定,并且施图控制对方。
边界不清:
比如像小艾最开始,将自己的爱好等同于对方的爱好,这是一个明显没有将自己和他人分割开的特征。
自我价值不稳定:
将自我价值与外界的因素挂钩,如小艾会觉得情感经营得好,那我就是有价值的,值得骄傲的。
也有人会将他人喜爱、态度,作为自我价值的判定因素。
来源:pexels
施图控制对方:
将对方塑造成符合我们需求的人,比如妻子希望丈夫努力工作,赚钱养自己。
这种关系的本质还是自恋,并且是程度较深的自恋。关系和其对象都要以“我”的意志为主导,都要为“我”服务。
如果关系和对方不是“我”期待的样子,那我就努力将其扭曲成“我”期待的样子。
当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关系、对方都会很痛苦。
比如,小艾想带老公出去玩,老公死宅不想出去,此时小艾是痛苦的、老公是痛苦的、关系更是痛苦的。
来源:pexels
关系中的第二个阶段是独立自我意识。
这个阶段是上一个阶段的优化版,不清晰的边界变得清晰,你会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他的;自我价值变得稳定;开始用一种自由的爱施予对方。
这个阶段的本质还是自恋的,但我们已经能开始尊重事实,而不仅仅以“我”的角度出发,施图改变现实。
正如埃里希·弗罗姆在《爱的艺术》所说:
“自恋的对立面是客观,那是一种按其本来面目认识人和事物并能够把客观现象与由于人的主观愿望和畏惧心理而形成的形象区分开来的本领。”
也就是能分清什么是我想要的,什么是我能做的,什么是我努力也做不到的。
来源:pexels
比如在小艾经历第二阶段时,她能明白,“哦,想出去玩是我的想法,那我就不带那个懒人出去了,我不指望改造他了,没必要一直捆绑在一起。”
听起来会有些无情,似乎是对关系的绝望与放任。
但也确实是对于关系的松绑。
0发展关系中的成熟阶段
好在聪明的小艾并没有停留在以上两个阶段,而是顺利发展到关系中的第三阶段,也是成熟阶段——他人意识阶段。
小艾和我们说,“当我做好规划时,感到心里有些内疚:真的就不管老公了吗?”在路上骑行时,看到美丽的景色,和窝在黑漆漆房子里的丈夫,不禁觉得丈夫又十分可怜。
来源:pexels
他人意识阶段是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可以有清晰的边界感,稳定的自我意识,并且同时可以考虑到对方的需求,让对方不至于感到被冷落。
就像小艾想到自己出去玩时,首先不会再想是“我们一起出去玩”(这还停留在依附自我意识阶段),而是先尊重自己的需求,制定出自己喜欢的游玩路线。
但她想到的不是“我只管好我自己就好了”(独立自我意识阶段),而是规划我的同时,也诚挚地邀请一下自己的先生,如果他来,那很好,他不来,我也不会扫兴。
这是一种可以穿越的边界,就像一个好客的主人,“这是我的房子,我在房子里很舒服,欢迎你来玩,但你不来也没关系”。
到这时,我们能对于关系和自我拥有更大的掌控权,我们自己就可以决定「我是不是要快乐」。
来源:pexels
小艾和我们分享,停留在依附阶段时,自己的能量总像打在棉花上,属于无能狂怒。
她现在会非常自由,因为只有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时候,才拥有了自我完整感,一种不被摆布的感觉,并且变得非常有力量,因为对自己做的事情每件都会有回应。
想要发展到他人意识阶段,首先我们要拥有主体感。
你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尝试着,比如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并渐渐将这个爱好越做越好。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体会到自己的抉择带给自己生活的改变,并且能体会到自己的力量的强弱大小。
这很像正在蹒跚学步的宝宝,在没有发展之前,不会有人相信宝宝的力量,宝宝自己也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可以靠自己走向前方。只有当自己开始,小心尝试时,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做工时,内心的力量才会越来越强大。
当你慢慢体味这个过程,积攒这些体验时,才能感受到渐渐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拥有属于自己的主体感。
来源:pexels
其次,我们要系统视角。
两个人的关系更像是一个小小的生态链。
妻子很可能因为丈夫出门时没有扔垃圾,于是一晚上不给丈夫好脸看,丈夫又因为妻子没有给他好脸色,于是决定不上交工资.......
小的动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关系中的蝴蝶效应。
《直击本质》的作者艾菲认为,想要拥有关系中的系统视角,你可以尝试着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的言行给对方造成了什么影响?对方是如何回应的?”
“对方的言行给我造成了什么影响?我是如何回应的?”
“我们是如何互动,如何彼此交织,又是如何彼此影响和渗透的?”
小艾跟我讲,“其实我觉得抱着一颗爱他的心是最重要的啦,毕竟如果只考虑自己的话,怎么会都有些于心不忍。”
是呀,经营好一段关系的核心,不就是照顾好自己的需求同时,抱有一些些充满爱意的于心不忍嘛。
来源:pexels
作者:Yuki
图源:网络
首发:壹点灵心理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