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楚简老子原文译文 [复制链接]

1#

[]内竹简残坏,以帛书文补之。()内同字、注解。{}脱文。

原文:

绝智弃卞,民利百伾;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为弃虑,民复季子。三言以为事不足,或命之,或唬嘱。见素保朴,少私寡欲。

译文:

智慧的抛弃急功近利,民众劳作获利会更多。上等的手工品降低了高额的利润,就没有了盗贼。真正做事的人会斩除内心的顾虑,百姓也会像禾苗分蘖出的小苗一样一同生长。这三句话用来补充行事的不足之处,有的要发布命令,有的要继承发扬。看到素,保有朴,减少自私,降低欲求。

原文:

江海所以为百浴王,以其能为百浴下,是以能为百浴王。

译文:

江海所以能成为百溪汇集之地,靠的是它处在百溪下方的位置,因此能成为百溪的王。

原文: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詀,以其不声也,故天下莫能与之声。

译文:

圣人走在民众前面,把民众放在自己的后面。他的位置高于民众,用民众能听得懂的话和民众交流。他的位置高于民众,民众却不觉得遥远。他走在民众的前面,民众却不认为是阻碍。天下都乐于上进、追随而不多言指摘,因为他不去与人争啊,所以天下人也不能和他去争。

原文:

罪莫厚唬甚欲;咎莫佥唬欲得;祸莫大唬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译文:

罪恶之重是诱导他人极度的私欲;错误是召唤众人都想得到;最大的祸是启发他人扩张欲望——不知足,在知足的状态下努力去成就它,这才是真的满足。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发,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长。

译文:

用道辅助君主的人,不想仰仗武器强行于天下,得到了好的结局即刻停止,不凭借暴力占有。胜利了不漫天施威,胜利了不骄傲,胜利了不自大,是说胜利了不暴行,这样的事情做起来好且长久。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必非溺玄达深不可志,是以为之颂:夜唬奴冬涉川,犹唬其奴畏四喧。敢唬其奴客,还唬其奴怿。屯唬其奴朴,坉唬其奴浊。笃能浊以宁者将舍清,笃能牝以迬者将舍生,保此道者不欲当呈。

译文:

过去做一个良好的士人,一定不是深藏不露、高深莫测没有辨识的地方,所以为他高歌:使唤仆人夜间走在冰冻的山川小路上,尤其提醒他注意周围发出的声音,避免惊吓而失足害命;有胆量对仆人用对待客人的态度对待他,只要仆人懂得善放弃了恶,就要赠送财物还给他自由,有一个人的正常生活让他欢喜;告知仆人在生活中学会用小积攒成大,学会储存再利用;学会用装土的草袋子围起来囤水,分清清浊。坚持让浊水保持平稳才能使水澄清,雄性知道雌性的踪迹努力去追求才能繁衍后代。践行大道法则的人顺道而行,不想占有也会有人送上。

原文:(该段是丙组最末一节,是对甲组的修正,合并于此。)

甲文: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亡)败。无执,故无(亡)遊。临事之际,慎终如始,此无(亡)败事矣。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祸,是故圣人能专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丙文: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圣人无为,故无(亡)败也。无执,故[无遊也。]临事之际,慎终若始,则无(亡)败事。喜人之败也,根於其虘,城也败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復众之所祸,是以能榑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译文:

为了自己的私欲去做的会失败,凭借自己的欲望想控制的会失去。因此圣人依照规律、法则从细小处做事,所以没有失败;不以自己的欲望为念,所以心神坚定。

面临事情发生的时候慎始慎终、步履稳定,则没有失败的事。喜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她的刚暴刁诈,城也会毁坏。

因此圣人的欲望是希望民众也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都能不看重不易获得的货物(欲、贵使人滋生恶念);想要教会众人不要走错误者的路再去犯错,因此圣人能运用万物的自然规律、法则而不鲁莽行事。

原文:

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为。为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知知足以宁,万物將自定(正)。

译文:

道的常态是无为啊。侯王能遵守万物将会依规律自行发展。偏离了道为所欲为了,将会使用规律、法则让他再认识、再规划,那他就明白了要安宁稳定就要自知满足,万物将会走向正道。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未无未,大少之。多惕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译文:

为是依照规律、法则从细小处做起,事是为了消除恶的事端,未是为了消除影响、避免扩大。为、事、未有大少之分(衡量其中的轻重缓急而为)。

有多少担心害怕就有多少困难,因此圣人仍然走向困难,所以最终没有了困难。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此其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难,惕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型也;高,下之相浧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怠也,为而弗志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译文:

天下都知道了美,大家都趋向美、成为美,令人厌恶的言行也就停止了。都知道善,大家都趋向善、成为善,不善的行为也就停止了。

有,在无里面建立;困难,因担心害怕而产生;长,有短的相比较而认识;高,有下的盈满做基础;音,有声相附和而出;先,有后相跟随而体现。因此圣人一直用无为行事,以自然为师行不言之教。万物生长并加以扶持不懈怠,有所作为却不标榜自己,有了收获却不占有,正因为他不是独自占有,因此不会失去。

原文:

道恒无名,朴唯妻天地弗敢臣,侯王如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也,以逾甘露,民莫之命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知止,所以不始(使)卑道之在天下也,犹少浴之与江海。

译文:

大道常态是无名,朴自居为天地的妻子,天地却不敢把她当做臣。侯王如能坚守住她,万物将会自己做宾。天地相合啊,降下甘露,没有命令而民众自己按平均的心态接受。

开始建立存在的定义,存在的定义既然设立了,那么就知道行为准则了,就知道行止了。所以不能让卑贱的人和事存在与天下,尤其不能混迹于社会中。

原文:

有状蟲成,先天地生,敚系独立不害。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人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远,远曰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焉,王位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像很多虫子聚集在一起,是天地刚开始建立的模样。或是合并或是相对,相互吸引自成一体互不伤害,这是天下的根源。不知道怎么诠释她,取个名字叫她“道”。有人强行解释她是“大”,大为了期盼更好,期盼更好为了远,远是为了回到自身。天大,地大,道大,王也大,是这区域中的四大,王占有一席之地。人遵守规则于地,地受控于天,天遵从大道,大道来自自然。

原文: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與,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至虚极也,守中笃也。万物方作,居以顾復也,天道员员,各復其根。

译文:

天地之间如同是一个风箱,驱动杆往复运动却不弯曲,愈运动风力愈大。到达最远的虚空,一心一意坚守着中正。万物成长之初,站在一个地方上左顾右盼。天道一层又一层,都有自己的根源(本性)。

原文: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筄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叛也;其几也,易践也。为之於其亡有也,治之於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台[起於垒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

译文:

它安静易于掌握;它还没有编织成席的时候易于谋划;它柔脆易于折叠;它细微易于踩踏。使事物走向消亡还是存在,治理它要在他还未乱。几个人才能抱住的大树成长于细小的嫩芽;九层高的楼台起于最底层的夯土;登上百仞高峰起步于脚下。

原文: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闭其兑,赛其门。和其光,同其尘,畜其珍,解其纷,是谓玄同。

译文:

知道的说不清楚,能说的又不知道(让人越听越糊涂),关闭他的传播渠道,塞住他出入的门。调和他的光芒(普遍的仁爱),附着一样的尘土(平等公正),蓄养他的珍宝(朴实真诚),整理他的杂乱(遵守法则),这是民众的愿望。

原文: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足。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以正之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译文:

所以不能得到了就亲近,也不能得到就满意;不能得到了就是好处,也不能得不到就是有害;不能得到了就是贵重的,也不能得不到就贬损。所以以天下为贵,依靠正对待邦域,用奇使用武器,以除去恶的事端治理天下。

原文:

人何以知其然也?夫天多期卫,而民弥畔;民多利器,而邦慈昏;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法物慈彰,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傔,我好青(清)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译文:

为什么知道人是这样的?那天啊,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供养着人,而人的要求更多;人人怀揣利器,那么邦内就会滋生混乱;人多有聪明就有奇巧的利物产生。法物不能彰显和善、柔弱,会有觊觎之心的盗贼产生。因此圣人的这样说:我除去恶的事端,那么民众就富足。我从细小处做起,民众就敬重跟随。我爱井然有序、蓬勃正气,民众就会品行端正行事合于法理。我想的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民众也会主动再认识、再发展。

原文: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蜱(蜂)虿?蛇弗惹,攫鸟猛兽弗扣,骨溺筋柔而捉固。未知牝戊之合阳怒,精之至也。终日唬而不忧,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賹生曰漾,心使气曰勥。物藏且老,是谓不道。

译文:

拥有大德的人像一个没有私心杂念、心底纯净的婴儿,将他放在天地之中,蜂、虿、?、蛇不会招惹,攫鸟猛兽不会抓咬。看不见骨头、肉筋柔软的小手却能抓的很牢固,不知道男女之事而勃起,气血精纯充沛啊。终日哭喊却不是为了什么事情忧愁,达到了安宁和谐的极限啊。安宁谐调是普通的,明白安宁和谐的是睿智。溢了还要再加是漾;用心使气是犟;物品放着损毁,这是不符合道的。

原文:

名与身笃亲,身与货笃多,得与失笃病。甚爱必大弼,宸藏必多亡。

译文:

名声和身体哪个重要,身体和货利哪个多,得到与失去哪个让你头痛。加倍地喜爱必定有更多付出,物品深藏必定多有损毁。所以能满足就不招致屈辱,知道休息却不懒惰,可以进行得长久。

原文: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怠,可以长久。

译文:

所以能满足就不招致屈辱,知道休息却不懒惰,可以进行得长久。

原文:

返也者,道之动也。溺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

译文:

使用“返”的,是道的活动,使用“溺”的,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产生于存在的,产生于看不见的细小。

原文:

持而盈之不若已,湍而群之不可长保也。金玉盈室莫能守也,贵富骄自遗咎也。功述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拿在手里了还想要更多的不如自己停止,江河里的漩涡接二连三的出现,不会长久存在;金玉满堂不可能守得住,太看重财富且自大自满是咎由自取。做完一件事之后转身而去,符合天道啊。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是以早备。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且莫莫知其恒。知其恒,可以有郕,有郕之谋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译文:

治理民众、顺从天意没有比爱惜收获更好的了,只有爱惜,因此要早,因此要早准备,是重在修习德行。修习德行就能无所不克,无所不克者千万不要不知道他是否有恒心。知道他有恒心了,可以治理邦城。有治理邦城的谋略能够长久,这叫做根深蒂固,这是活的长、看得远的道理。

原文:

学者日益,为道者日员,员之或员,以至无为也,无为而无(亡)不为。

译文:

学习道德的多了,践行道德的人一天比一天增加,增加又增加,以至都达到了依照规律、法则从细小处做事,依照规律、法则从细小处做事而没有了不作为。

原文:

绝学无忧,唯与可相去几何?美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译文:

高等的学识使人消除忧虑,一个人和两个人相差多少,美与丑没有什么分别。人所敬畏的,敬畏的也不能不使人敬畏。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宠辱惊[何谓贵大患]若身?人所以有大患者,为人有身,及人无身或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宅天下矣。仁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去天下矣。

译文:

宠幸性的羞辱让你惊恐,太注重担忧你自身了。什么是宠辱,宠是卑下啊,得到了你恐惧,失去了你恐惧,这就是宠辱。为什么说宠辱像是大灾难降临到你身上,人之所以有大忧虑,是人的身体只有一个,达到了忘却自身、没有了自身的状态,还有什么忧患吗?所以以天下为贵如同贵自己,你就可以以天下为家了。仁爱天下如爱己身,你就可以畅游于天下了。

原文:

上士昏道,仅能行於其中。中士昏道,若昏若亡。下士昏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是以建言有之:明道如孛,迟道[如纇,进]道若退。上德如浴,大白如辱,至德如不足。建德[如俞,质]贞如愈。大方无隅,大器曼成,大音祗声,天象无型,道[褒无名。]

译文:

上士半知半解道,只能在实践中践行道的一半;中士半知半解道,似乎在半知半解中,像是失去了道;下士半知半解道,得意的大笑,他不大笑就不足以是道了。因此建议:知道大道了,你要象刚长出的小草一样蓬勃有活力,疯狂汲取力量生长,通识大道;慢待了大道,大道就像丝有了结,用起来会磕磕绊绊;大道深邃无边,前进好像后退,认识愈多愈觉得懂得太少。崇尚德行犹如用好的德行洗涤自己的心灵;展现高尚的德行给你看,你会觉得羞愧;到达一定的德行你要知道仍然不够,建立德行如同行舟,坚定信念依道而行,你的德行会更好。矩绘制出的方,大的看上去没有了四角;大器要一点一点雕琢而成;规模宏大的音乐使人恭敬肃穆。规模广大的样子没有了形状,赞扬大道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定义。

原文:

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务。启其兑,塞其事,终身不来。

译文:

关闭他的门户,塞住他的渠道,终身做不成事;打开他的渠道,阻挡他的事,终身不来往。

原文:

大成若夬,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巧若拙,大成若诎,大直若屈。喿(趮)胜苍(凉),青(静)胜燃(热),清清为天下定。

译文:

完美的圆夬上有豁口,使用它时不会损害。大的盈满像在涌动,使用它却没有穷尽。精致的能工巧匠好像手法笨拙,好的言语好像词句钝拙,正直的像是曲折的。动的胜过凉的,静的胜过热的,清清天下才能安定。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不屮(绝)。修之身其德乃贞,修之家其德有舍,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人何以知天[下?然以此。]

译文:

善于树立的不会被拔起,善于拥有的不会丢失。子孙用自足、自谦、自正、自朴的态度祭祀祖先稳重且长久。学习培养在自己身上,他的德行就坚定。培养在一个家庭,德行也会充满、辅助他的家。扩展到一乡德行就长久,扩展到一邦德行就盛大,乃至天下,德行就包容了一切。用此家看彼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人是怎么了解天下,是以此啊。

原文:

大上,下知有之,其即亲誉之。其旣愄之,其即敄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唬其贵言也。成事述工,而百姓曰:我自然也。故大道发焉,有仁义。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邦家缗乱焉,有正臣。

译文:

高尚品德的人在民众中产生了,立刻亲自给予嘉奖。有的已经完成了中善的,立即给予鼓励。诚信不足了就滋生了对诚信的不信任,尤其要提醒每个人说话要慎重,不能损害诚信。上下诚信,对一件事情完成了要论述功绩时,百姓却说:“这是合乎自然的行为啊。”所以大道满天施为啊,人与人之间体现出了仁义;六亲失和啊,体现出了人的孝顺与慈爱;邦家财政混乱啊,出现了正直善良的臣。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

译文:

大作为的人,行走天下,去了也不会有阻碍、伤害,安定、公平、广大。

原文:

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淡,可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声之不足睧而不可旣也。

译文:

音乐和糕饼会使过客停留,所以讲述大道的语言简单朴素,是喜欢他的平淡啊。演示给他看,他看的不全面。说出来与他听,他理解的不清楚却又不深究。

原文: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曰: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笼为上,弗美也。敢之,是乐杀人。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故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卞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故杀[人众]则以哀悲位之,战胜则以丧礼居之。

译文:

有道的君子拥有它,谨慎地把它放在左的位置,使用它的时候慎重地放在右的位置上,所以说,兵器是不详的器物,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被迫使用它。不使用它的时候用皮革帛布包裹起来最好,这样看上去太过于柔弱了失去了它的阳刚。手持裸剑奔走的是鲁莽的人,是以杀戮为乐。那些以杀戮为乐的人是不可能实现胸怀天下的志向,所以吉事主张位置在左,丧事主张位置在右。因此卞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所以伤亡大就怀着悲愤的心情指挥战斗,战胜了就用丧礼对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