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哪一种食物能让春天醒来,缠绕舌尖久散不去,想必非青团莫属。不知从何时起,清明未至,青团就早已“侵入”台州人的生活里。小时候,台州人吃的青团,大多是家里做的。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把青团作为揽客的手段,青团就不再是家庭限定,同时味道也变得丰富起来。
吃过青团,才算“尝春”。3月乍暖还寒时,不妨吃几个青团,用最朴素的方式迎接春天。本期《好食光》,咱们就来聊聊春天的味道——青团。
台州人吃的青团,一般为两种口味
在台州,不少人一般不说“青团”,习惯说“青餣(yè)”。
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吃一个绿油油、软糯糯的青团,把春天的甘甜吃进嘴里,把世间的柔软揉进心底。对于台州人来说,这是一种春天的仪式。
还有,清明祭扫少不了青团,这是台州部分地方的讲究。三门人杨丹丹说,每年清明扫墓,他们都会提前做青团,用于祭祀。祭扫完毕后,他们也不会把青团带回家,而是撒在墓碑附近。
除了青团,还有青饼和青饺。顾名思义,青饼就是饼状的,青饺则颇似一个碧绿的大饺子。一般来说,青饼是甜口的,青饺是咸口的。在样子上,青饼和青饺模样更为精致,前者往往是模具印成的,后者还有着“花边”。
这些都不稀奇。最稀奇的当属青团里边的馅料。台州人吃的青团,一般为两种口味。爱吃咸口的,就会把猪肉、笋、豆腐干等切丁,包成肉馅;爱吃甜口的,大多会选择制作豆沙馅。不过这些年,不少商家越来越喜欢不走寻常路,推出的青团口味一个比一个奇葩,例如榴莲青团、柠檬鸡脚青团、螺蛳粉青团等。
对于爱吃榴莲的人来说,榴莲青团挺吸引人。带着艾草香气的外皮包裹金黄透亮的榴莲果肉,外皮软糯却不粘牙,里面的榴莲果肉软滑细腻,两者搭配,吃起来像冰淇淋一样软滑。
不过,螺蛳粉青团的味道则没那么大众。带有臭味的螺蛳粉和透着甘甜的青团搭配在一起,让部分人无法接受。
路边的“野草”,蜕变成舌尖上的美味
说了那么多,这青团怎么做呢?
首先,得准备“青”。台州人所谓的“青”,可以是艾草,也可以是鼠曲草。就拿鼠曲草来说,这种草五六寸高,顶着一朵绒毛般黄花,叶片覆着细细的白色绒毛。
这个季节,野生鼠曲草还是嫩苗,散着清香。摘了鼠曲草,就要趁鲜,洗净晾干,再煮一大锅水,放入其中浸没,水中可以加点食用碱,大火煮开,就能脱去涩味。煮开后,再捞出来细细捣碎,再紧紧挤出汁液。
其次就是“团”。在糯米粉中加入适量鼠曲草汁液,加温开水,揉到不黏手时停止加水,反复揉搓,使汁液和糯米粉分布均匀。这样做出来的青团皮弹性好、不粘牙。
将面团和好后,这青翠柔润的面团瞧着就令人食指大动。接着就能把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形,再分成大小相等的剂子。用手心按扁后,再依靠大拇指和食指的巧力,在面团的中间按出一个深坑,往里塞入各种馅料,例如肉馅、红豆沙等。
接下来就是封口了,把一个个碧绿的团子捏成包子样,但不留褶。等完整的青团成型了,就可以上锅蒸。记住,蒸的时候,得在做好的青团底部垫上箬叶或梓树叶子(由于各地制作习惯不同,使用的叶子也有差异)。否则,蒸的时候,青团容易粘连,取出的时候也会“破相”。
用鼠曲草捣烂制成的青团,自带春天的气息,如远黛青山般明朗。上锅蒸熟后,一个个绿油油、圆鼓鼓、软糯糯的小青团便热气腾腾地出炉了。
吃青团的时候,单手托着圆滚滚的一个,轻轻咬一口,软绵又有颗粒感的馅儿和糯糯的青皮在唇齿间碰撞,将味蕾染上青草香和油脂香。
值得注意的是,青团不宜一次吃太多。这主要与青团的主料糯米有关。糯米是一种黏性大、不易消化的食材。部分消化能力不太好的人,一次性吃太多会加重肠道负担。此外,糯米的升糖速度较快,如果是豆沙甜馅的,血糖更是直线飙升,糖尿病患者要少吃。
责任编辑:余彩虹
来源:中国台州网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