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是我国比较重大的一个传统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全国各地都有清明时节扫墓,纪念亲朋好友、英雄先烈的习俗,清明素有“清明之日禁烟火,只吃寒食”之说。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清明时节的特色美食。
01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
材料:“浆麦草”、糯米粉、豆沙
做法:1、将“浆麦草”(一种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
2、将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3、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4、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02艾粄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
材料:艾草、糯米粉、芝麻、眉豆、花生
做法:1、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
2、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
3、然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
4、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
5、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0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
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
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地区,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
04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馓子的食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05薄饼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
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
里面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06大葱和蛋饼
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
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白面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
07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
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
08清明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是布依族、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
清明节时节,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五彩缤纷,鲜艳诱人;天然色素对人体有益无害,各有清香,别有风味。五色糯米饭色、香、味俱佳,还有滋补、健身、医疗、美容等作用。
再给大家推荐几款清明时节养生茶
01薏苡仁茶
原料:薏苡仁、荷叶、山楂。
做法:用水煮开5-10分钟。
功效:清热、利湿、治疗水肿。
02菊花茶
原料:菊花、茉莉花、枸杞。
做法:用热水泡服。
功效:可清热解毒,可防止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还能护肝养肝,对恢复视力也有帮助,还能抵抗辐射。
03玫瑰红枣茶
原料:玫瑰花、红枣。
做法:用热水泡服。
功效:健脾胃、补中益气、改善女性焦郁症,还能养血安神。
04麦芽茶
原料:炒麦芽、山楂。
做法:加冰糖水冲饮。
功效:可开胃健脾、和中下气、消食除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