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州青团子,清香软糯,你吃过吗花弄 [复制链接]

1#

清明,是中国美食传统中最好的时节。“春雨惊春”尚嫌早,大地刚刚萌动还略嫌一丝春寒料峭的单薄,到了谷雨又花红柳绿,错过了萌寐之初的最美年华。甚至,清明成了一个最有人情味的节日。苏州城千年的历史使得这座城的的民俗有了浓浓的人文底色。在苏州品尝春天,莫过于吴侬细语一句“青团子来哉”,色香味俱佳的苏州青团子,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气味,其细绿如玉,糯韧绵软,吃起来甜而不腻,清香扑鼻。它是一道源远流长的点心,一吃青团,就想起先人,饮水思源,落叶归根。清明节前后,老苏州人就要想念青团子了。用草头汁制成的糯米糕团,一般都包豆沙、芝麻、百果,讲究一点的人家会放一块糖猪油。青团子煮熟后透明碧绿,猪油融化在馅里,一口下去满口清香,甜而不腻。

苏州青团子

清明前后吃青团被历史学家追溯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像青团子这样可事前制就的强力管饱食品,正可供人们寒食三天充饥,不必举火为炊。虽然很多地方青团子已经被现代美食取代了,但在我老家是清明必吃的,寓意“子孙不断绝”。青团子在我看来,就是传递。一个特殊节气传递人这种动物情感的载体。对孩子的牵挂对长辈的感恩对枝枝蔓蔓亲友们来来去去的各种情谊。虽然淡漠了,邻里不通,独往独来,大家都忙着管好我自己,但青团子却一直拉回我,提携后辈,把先祖的人生哲学代代相传。

苏州青团子

青团,也叫艾团子,也有地方叫它“粉团”,因为颜色碧绿青,所以为青团。在江南,从来是不缺糕点的,而青团却因为尤其明显的时令性而分外令人挂念。或者说这更像是某种约定了的一期一会,倘若哪一年的清明时节吃不上一只好好的青团,整个人便会耿耿于怀,形如断魂。小时候家里是会做青团的,不过可不像袁枚的《随园食单》里面写的:“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那样简单。青草,可以是鼠曲草、艾叶草或是浆麦草,家里一般会提早买好浆麦草。在水里焯一下,碾磨成泥。面团是糯米和粳米混合的。糯米是金贵之物,只有在制作糕团的大场合才会从储粮的壁角落里施施然登场。浆麦草、面团混合调好,斑斓可爱。

制作青团是件辛苦活,通常糯米粉前一天就要磨好。从制馅、和粉到包馅、蒸熟,整个工序不下十几道,需要多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青团子要做得好吃,除了浆麦草汁要好外,和粉也很关键。可以在和粉的时候适量加一些猪油,这样青团吃起来不仅口感更好,色泽看起来也更亮。蒸一笼青团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打开蒸笼,一股热气伴随着青团的清香扑面而来,原本淡绿色的青团此时变得油绿如玉。

苏州青团子

青团子的馅儿有好多种,以前比较普遍的是鲜笋馅,豆沙馅,现在市场上还出来了什么肉松馅儿,鸭蛋黄馅儿的,把青团子弄得有点不土不洋的味道。上好的青团子当然要数鲜笋馅儿的——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成小丁,在油里煸到微微发黄,逼出里面的油来,放笋丁、芥菜末炒过,加水炖到汁水互相渗透,大火收汁盛起来晾着,就可以准备团子皮了。苏州的“浆麦草”,清明而生,过则难觅,也因此,用浆麦草做成的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每到清明,苏州百姓必到田间揪一把“浆麦草”,回家捣烂压汁,与晾干的水磨成糯米粉做成特色青团,从记事起,都是这个味。

苏州青团子

从前在江南,想吃青团子,一般就是在清明前后可以吃到,纯粹是一节令食品,就像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一样。如今民间的节令祭品已经被当作一种风味美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尤其是初春时候,人们将品尝青团子诗意地叫做“尝春”,作为迎接春天的一种仪式了。也许那来自原野的浆麦草本身就极具春天的鲜香与清醇吧,也许那葱茏的绿意让人从中品尝到了春的希望与生机。小伙伴们,苏州青团子,清香软糯,你吃过吗?

延伸·推荐

清明时节特色美食“水牛花粑粑”,是邵阳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清明节将至,江西艾米果,你吃过吗?

清明节前后,安徽大别山特色美食“水秋粑”,你吃过吗?

广东有一种早熟李子,叫“三月李”,清脆爽口,你吃过吗?

阳春三月,德昌桑葚正当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