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台州百味为什么台州人把青团叫青餣ye [复制链接]

1#

清明。

薄如烟霭的雨丝,落在山间九曲回肠的小道上,行人缓缓,撑着素色的伞,来祭奠祖先。

而作为每个不以美食为主的节日都是耍流氓的吃货民族,即使是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的清明节,也少不了美食相伴。

明前的茶、艾草、春笋、荠菜……都是过了这一时节便大打折扣的美味。舌尖上的清明,回味那些记忆中的味道,与你共寄哀思。

在清明的记忆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青团。

青团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唯独在台州叫青餣。“餣”是古字,普通话读yè,第四声。按照字典的释义,餣是“糕饼或糍粑类食品。”

青餣之所以叫青餣,除了它的外表是青色的以外,更主要的是它最关键的原材料叫做“青”。

“青”是一种野菜,有艾青、绵青、花青等不同品种,台州人多用绵青(学名鼠麴草)。

90年代的中国,90年代的农村,处于最大的变革之中,到处是工地,到处在施工。许多红砖蓝玻璃方方正正的房子拔地而起,一些二层高的石屋越来越少,渐渐陷入了孤境。

在我上学的必经之路,有一幢老房子,以前住着两个老人,后来人去楼空,以至于现在仍突兀地立在那里。屋檐上杂草丛生,墙壁上青苔厚重,最惊喜的是,屋后的土坯上,长了一片葱郁的绵青。它长着黄色的小花,柔嫩的叶子上有细细的绒毛。

在农村,家家户户熟识,屋后栽的几把葱,花坛里种的红灿灿辣椒,往屋里吼一声,便会传来“你摘你摘,哎呀,摘就是了”,诸如此类豪气又爽朗的喊声。这天生地长的“青”,也就成了大家的共同财产。谁家想吃青餣了,从那儿路过,就顺手摘两把回去。

那个时候的大人,手艺都很好,下汤圆饺子、包粽子、织毛衣……都能露上两手。妈妈把“青”采来后洗净,焯水去苦涩味,捣烂成糊状后,揉进糯米粉中。团胚子做好了,便要加馅了,有咸甜两种。

爱甜的一般加豆沙馅,咸的就丰富多彩了,猪肉、虾仁、蘑菇、萝卜丝……喜欢的都可以剁得碎碎的,包进去。

包好了再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餣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青餣在台州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今年是个极特殊的年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氛围之下,清明祭扫也有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但吃青餣的习俗不变,对青餣的喜爱不变。我们惦念的,触动心扉的,是青餣的那一口乡愁味,是老老少少在一张桌上话家常的温馨。

那一口绵软馨香,少不更事时咬下,长大成熟后仍在味蕾间绽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