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明美食带来无尽回忆难忘家乡那道春天的美 [复制链接]

1#
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5/5599614.html

野菜、春韭、春笋、螺蛳、河蚌、河虾……这是一个草木繁盛、鲜蔬不断的季节。4月5日是清明节,是一个充满思念的日子,无论你身处何处,永远难忘家的味道,它可能就是一道今生最牵挂的那道“美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曹卢杰刘梦雪刘丽媛

苏州酱汁肉

清明时节就好一口肥美的酱汁肉

讲述人:邹阿姨

家乡:苏州

时令代表美食:苏州酱汁肉

“大家好,我是热爱美食的苏州媛媛。今天我给大家带来酱汁肉的制作视频。”4月3日,苏州网红阿姨邹金媛如约更新了清明节美食分享视频。视频中,邹阿姨传授美味酱汁肉的制作“秘诀”。

一锅正宗的苏州酱汁肉,选用的是上好的猪肋条五花肉,直接用盐、黄酒腌制一夜。第二天,每块切成两寸见方,把肉放锅中放葱姜黄酒焯水。盛出后,切成块。再用油炒到两面金黄,然后加入黄酒、葱姜等各种调料香料,翻炒到飘出香味,就可以加水漫过肉,加上红曲粉等调料。继续烧上2-3小时,再入口酥烂、色泽红艳、肥而不腻的酱汁肉就可以出锅了。

“品尝着酱汁肉,尽是儿时清明的美好回忆。”之所以选取酱汁肉作为清明菜肴的分享,也源自于邹阿姨难忘的儿时记忆。

邹阿姨一手好厨艺,很多得自奶奶的真传。“我爸爸的姑姑,也就是我的奶奶,烧了一手好菜,酱汁肉就是清明时节,她常做的菜肴。孩童时期,我就在边上看,慢慢上手学。如今,我也退休了,我就像奶奶那样,也做给自己的孙辈品尝。”年,邹阿姨跟着网上教材学习掌握拍摄和剪辑技巧,将自己制作苏州美食的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半年多时间,多个视频让邹阿姨收获了2.3万个赞,多名粉丝追看“催更”。

邹阿姨这个清明假期留在南通的女儿家休养身体。受疫情影响,她现在无法回到苏州家中。“往年的清明节,我们姊妹和兄弟一共六个人都会带上家庭成员一起团聚。不仅吃着传统菜肴,每家还会亮出拿手的新菜,热热闹闹的。”电话采访中,习惯了忙碌的邹阿姨话语里多少有些失落,“以清明美食为纽带,通过网络与大家线上相逢,也弥补了一些遗憾吧。”邹阿姨女儿的公婆家正好4月3日这一天清明祭祖,邹阿姨烧制的酱汁肉也派上的用场。祭祖过后,所有菜肴都回锅加热,重新端上餐桌,和亲家一起吃团圆餐,也是其乐融融。

靖江馄饨

清明“裹”一碗馄饨寄乡情

讲述人:郑女士

家乡:泰州靖江

时令代表美食:头春韭菜馄饨

“特别想念离世多年的父母,也想念那充盈着家乡风味的靖江馄饨。”这个清明节,因为疫情防控的缘故,无法回到家乡祭祖,让生活在南京30多年的郑女士颇感遗憾。她告诉记者,在泰州靖江,清明时节吃馄饨,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为了追念双亲,郑女士4月3日在南京就地取材,买了一些韭菜、猪肉、河虾,按照老一辈传授的法子忙了一顿馄饨。

“如果你说包馄饨,可以肯定你不是靖江人,靖江人把包馄饨叫做裹馄饨。”郑女士告诉记者,馄饨的做法很简单,一张面皮,一筷子馅儿,裹住不散就是馄饨。靖江馄饨有翻耳朵式,有小簸箕式,前者煮起来口感松软一点,后者煮起来紧实一点。

“我裹的馄饨差点意思,不如记忆深处的家乡味道鲜美,应该是食材的缘故。”郑女士说,靖江馄饨有它独到之处,皮薄而韧,煮熟后呈半透明状,可见里面的馅心,犹如碧绿的翡翠被玉片包裹着。馅心多种多样,大都荤素搭配营养美味。地处苏中地区的靖江物产丰富,四季的菜蔬不用担心。光是青菜就分大青菜、小青菜、鸡毛菜,另外,野菜、菠菜、韭菜、豇豆等等,都是做馄饨馅的上选。清明时节,靖江当地菜地现割头茬春韭菜裹馄饨最香了。而在南京,韭菜品种不一样,新鲜度不够,馄饨皮子也比较厚,所以特别影响口感。

“馄饨的吃法也有很多,粯子汤里下馄饨最为特别。”郑女士说,粯子汤里下馄饨,吃到嘴里滑溜爽口,又十分管饱。吃馄饨不喜汤,那就吃干捞馄饨和蒸馄饨,像吃饺子一样直接将馄饨蘸着醋吃,也比较爽快。吃腻了煮馄饨,也可来一回油煎馄饨,色泽金黄,外脆里嫩,简单又老少皆宜。

“一顿简简单单的馄饨,还可以维系亲友和四邻的感情。”郑女士介绍说,40多年前,物资匮乏,联系亲友间的感情有一种方法就是过节请吃馄饨。满满一桌都是馄饨,咸的是菜馅的,肉不多,油渣却不少,甜的是豆沙馅的,用自家产的老蚕豆洗沙的。那个年代,大家对馄饨的口味要求不高,几家人坐在一起吃饱肚子就很满足。还有,邻里间送馄饨在靖江农村颇为常见,谁家裹馄饨,往往不是自家人先吃,而是先送邻居,让邻居一家人也跟着饱饱吃上一顿。送馄饨,送出的是乡情,使得邻里关系更为和睦。现如今生活好了,馄饨馅的品种也更多了,有芹菜馄饨、虾肉馄饨、蟹黄馄饨等。不过馄饨依然是靖江人招待客人的“上品”,家里来了贵客,要吃馄饨;家逢喜事,要吃馄饨;逢年过节,也要吃馄饨。

几个小朋友在赵女士家的小院学做青团

难忘奶奶的那道“野蒜炒鸡蛋”

讲述人:赵女士

家乡:南京浦口

时令代表美食:野蒜炒鸡蛋

“刚好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节令美食,是以前奶奶在清明节必煮的咸猪头,想到她我的鼻子一酸。”家住南京浦口的赵女士说,自己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记忆里清明前后家里吃的最有时令特色的就是野蒜炒鸡蛋,此外就是用冬季腌制的咸猪头来祭祀。奶奶在一年多之前去世了,现在回忆起奶奶温暖又不舍。

赵女士告诉记者,奶奶那一辈是从山东迁来浦口的,奶奶的食谱里既有北方菜,也有浦口老山脚下“靠山吃山”的特色菜。过去乡村里春节前都要杀“年猪”,一头猪要吃很长时间,为了更好保存,就做成咸肉、咸猪头。清明是祭祀的重要节日,再加上过了清明天要开始热了,因此清明煮咸猪头成了一些地方的特定习俗。野蒜头则是地道的南京野菜,春天它细细的叶子混在杂草丛中不太起眼,但是挖出它埋在土里白嫩嫩的蒜头,拿鸡蛋一炒,独有的辛辣味道让这道菜无比鲜美,“野蒜炒鸡蛋,越嚼越下饭”。

“奶奶非常勤劳,她对我的影响很大。”赵女士回忆,以前奶奶会在房前屋后种花、种菜,会腌咸肉、蒸馒头,仿佛无所不能,将生活经营得很好。每个节日,赵女士的奶奶都有自己的仪式感:元宵节,奶奶会把白萝卜切开、中间挖空做“花灯”,倒吊的萝卜缨很漂亮;中秋节,会自己做芝麻饼,自己炒制的芝麻香味扑鼻;春节奶奶根据北方的习俗做红豆包子,自家煮出来的整颗红豆特别好吃。在过去物质没有那么丰富的年代里,这种简单却充满意趣的仪式感让赵女士对奶奶充满敬意。

小院下午茶

奶奶的勤劳与仪式感也影响着赵女士。如今,她虽然在河西工作,却还是经常回到浦口的小院里,种花、种草,把院子收拾得充满情调。利用空闲时间,她把小院经营成一个“自然教育课堂”,带着“城里来的”孩子们学习种花、采茶、尝试自制各种时令美食。4月3日,赵女士的爸爸带着孙女去采茶,赵女士则带着几个小朋友动手包青团、摘荠菜花煮鸡蛋。她说,奶奶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给后辈很多东西,现在她又把这些东西教给孩子们,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对自然的亲近、对传统的尊重,文化认同感在润玉细无声中代代传承着。

校对苏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