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在异邦我的西欧纪行 [复制链接]

1#
看白癜风那家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作者:吴兴华

因缘际会,我曾到西欧走了一趟。浪漫的法国,童话的德国,激情的意大利,音乐之乡奥地利,水色氤氲的荷兰,欧盟首都比利时,森林帝国卢森堡,以及袖珍之国梵蒂冈,一晃而过。但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建筑、雕塑、绘画,流光溢彩,富丽堂皇。那些如诗似画的山村小镇,纯净无暇的蓝天白云,以及浓墨重彩的山林,仿佛还在眼前。西欧的美,美在建筑,美在历史,美在艺术,更美在内涵。那一座座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古城,那一尊尊古铜色的雕塑,低调而华美,令人难忘。

浪漫之都巴黎

巴黎秋天的阳光温馨和煦,天空一片深蓝,视野特别开阔。漫步塞纳河畔,两岸风光令人沉醉。一幢幢欧式老建筑巍然矗立,各种颜色的树叶色彩分明。天空的云彩低得彷佛触手可及,整个巴黎市在阳光的照耀下无比绚丽。塞纳河与众多的城市河流不同,它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之河。在深蓝色天空映衬下,塞纳河两岸众多古典建筑,洋溢着欧洲文化特有的高贵。塞纳河上有36座桥,建筑风格各异。举目远看,塞纳河就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把许多光彩照人的珍珠穿在一起,这些珍珠就是一个个世界著名的景点。正是因为有这些名胜古迹,使得塞纳河的历史厚重感空前绝后,它浸润着沉重、灿烂的法兰西文化。

作者在巴黎

艾菲尔铁塔矗立于塞纳河右岸广场上,高达米。它是法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法国人称之为“云中牧女”。塔共三层,一二层是酒巴和餐厅,第三层建有环形观景台,可以在米高处鸟瞰整个巴黎市区。登塔有电梯,也可徒步。我随着如蚂蚁搬家似的人流,乘坐电梯直上第三层观光平台。沿着铁塔平台兜了一圈,巴黎在我的眼前渐次伸展开来,塞纳河两岸风光尽收眼底。从高塔上远眺巴黎,极少见到摩天大楼,这是欧洲大多数城市的一个特点。

香榭丽舍大街,这名字充满诗情画意,是浪漫的代名词,它被公认为世界第一街。香榭丽舍在法文中是“田园乐土”之意。过去,这里曾是一片低洼潮湿的空地。17世纪开始在这里植树造林,使之成为专供宫廷贵族游乐的禁区。经过不断扩展,年才将其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幽静的东段体现了田园风光,一排排梧桐苍翠欲滴,街心花园夹在万木丛中。大街西端是时髦、繁华的缩影。闻名世界的老佛爷商场就座落在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全世界各国的名牌,这里应有尽有。金壁辉煌的商场,布局有点像迷宫,游客常迷失方向。商场里有美食城,坐在窗边你可以一边享受美食,一边观赏街景。老佛爷商场为适应中国游客的需要,推出中国式的促销方式,有中文导购,还设立专门办理退税的部门。

巴黎的浪漫随处可见,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每个角落。街头各式各样的咖啡馆和小餐馆比比皆是,琳琅满目的美食和美酒触手可及。特别是露天咖啡座和酒巴,最吸引游人的目光。这些咖啡座或酒巴用木质护栏围成一个空间,周围摆上各种鲜花点缀,上面撑着一顶帐篷。人们坐在露天咖啡座里喝咖啡聊天,在浪漫的氛围中得到休闲和满足。

阳光下,塞纳河岸边的空旷地不时可见铺着五颜六色的地毯。浪漫的巴黎市民喜欢在河畔晒日光浴。特别是年轻女子,塞纳河成为她们展示青春之美最诗意的背景,也为塞纳河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秋风轻轻地抚摸着绸缎般的塞纳河,荡漾在沿河两岸。我漫步河畔,脚下金黄色的落叶在地上翻卷着,发出沙沙的声音,犹如一曲美妙的音乐。踩着随风飘落的梧桐树叶,我尽情享受着金秋巴黎的浪漫,流连忘返。

塞纳河风光

巴黎不仅是浪漫之都,更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名胜古迹随处可见,凯旋门、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菲尔铁塔、协和广场、香舍丽榭大道、卢浮宫等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凯旋门耸立在戴高乐广场中央,与著名的香榭里舍大街连接。她是拿破仑为纪念年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击溃奥俄联*而修建。四面有门,内墙刻着拿破仑宣扬其战功的几十个战役浮雕。在马赛曲的旋律中,我恍若看到了路易十四、拿破仑、戴高乐,一个个改变法兰西历史的人物从凯旋门里穿越而过,在香榭丽舍大道上策马扬鞭,纵横驰骋。

走进凡尔赛宫,我被其富于艺术魅力的内部陈设所吸引。宫内大殿小厅余间,装饰从天花到地面,六个立面处处金碧辉煌。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地面是彩色大理石,配有欧洲古代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天花板有平的,也有半球形穹顶,顶上布满绘画和浮雕。从金灿灿的烛台、吊灯、壁炉、家具、巨大的油画和雕像,可以看出国王和王后的生活很奢侈。镜廊是凡尔赛宫内最美的地方,上百盏水晶吊灯在玻璃板的反光作用下,显得光彩绚丽,让世人惊叹。宫外那浩渺无边、美轮美奂的法兰西超大花园,仅中轴线就有三公里长,感觉一眼望不到头。

傍晚的巴黎圣母院门前广场还是人山人海,连拍照都要排队。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进教堂,里面气氛庄严肃穆,昏暗的烛光下“圣母”和圣婴显得很安详。右侧安放着一排排的烛台,几十支白烛,烛火摇曳。大厅可容纳数千人,不时看到有人向圣母祈祷,保佑平安。自从大文学家雨果的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被拍成电影后,这座教堂就成了全世界人都熟知的名胜。我轻轻从钟楼前走过,那深沉的钟声仿佛在耳边回荡。虽然再也看不到那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但是每一个来巴黎圣母院的游客,都会记住他那颗善良的心。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它的前身是中世纪一座为了巩固巴黎防御而建的碉堡。直到了十四世纪,国王查理五世把碉堡改造成一座奢华的皇家宫殿。后来又成了博物馆。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它那些修葺一新的展厅。现在卢浮宫已经是最古老,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卢浮宫不仅仅因为其宏伟的外部建筑以及精致的内部装饰而享负盛名,她那丰富的独一无二的艺术收藏才是广受世人青睐的真正原因。

入住的酒店就在塞纳河支流的河边上。街道两旁的露天咖啡座散发出淡淡的香气,那些习惯于夜生活的巴黎人和正在体验巴黎夜生活的外国游客,坐在路边的卡座里喝着咖啡,品味着眼前的流光溢彩。由于时差不适应,我无法入眠,干脆走出酒店去欣赏巴黎的夜色。夜色迷人的塞纳河畔,不少钓鱼爱好者垂竿夜钓。他们用翎管做成浮标,用发光材料做鱼饵,3至5分钟就有鱼上钩。可钓者却将上钩的鱼,又全部放回到河里去。

有人说:“巴黎的白天非常漂亮,下午充满魅力,晚上让人心醉”。也许是被巴黎的夜色熏醉了,我凌晨返回酒店时怎么也睡不着,在这座浪漫之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森林帝国卢森堡

秋高气爽,从巴黎去卢森堡的路上,处处是让人心醉的田园风光。那一座座零星散落的古旧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在丘陵坡地上。色彩斑斓的树林、翠绿的草地,与红瓦黄墙的民居组成一幅鲜艳的水彩画。车窗外,蓝天、白云、绿野、树木、麦田,民居,在道路两侧匆匆掠跃。突然,远方一片掩映在森林中的古堡建筑群出现在我的眼前,导游说:前面就是卢森堡。

卢森堡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50万。但它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万多美元。我从导游的介绍中第一次知道这个小国竟是“钢铁王国”,它先进的钢铁工业使其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它也是欧洲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有多家银行。卢森堡这个曾被多个列强欺凌霸占,几度潺弱小国,而今变成了经济繁荣、国泰民安,被世人羡慕的富国。

卢森堡大峡谷

旅游大巴缓缓驶进卢森堡市中心。清澈、洁净的河水蜿蜒穿行在峡谷之间,一座座古老的大桥横跨大峡谷两岸。这里没有想象中的繁华街道,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座风格各异、红瓦黄墙民居与苍翠的山谷相映成辉。道路两侧,绿荫掩映中的古堡与尖顶教堂时隐时现,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卢森堡市主要的景点都集中在比特留斯大峡谷景区。来到观景平台,举目远眺,整个古城的秀丽风光尽收眼底,远处古城堡尚存的断瓦颓坦依然清晰可见;近处那历尽几个世纪沧桑的圣母教堂塔顶掩映在山谷翠微之中。南面是40多米深的峡谷,两座古老拱桥犹如彩虹般飞架南北,穿跃于悬崖峭壁与老城区相连接,分别为夏洛特桥和阿道夫桥。其中以阿道夫桥最著名,是卢森堡城市标志之一。这座气势非凡的高架石头拱桥,高46米、长84米,建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峡谷下面是树木沟渠,道路草坪。造型精美的巨型花圃中建有池水喷泉,从高处往下看,特别醒目。这条亿万年前的河流,今天已为茂密的森林取代。时值深秋,谷底被五颜六色的森林染得靓丽至极,令人心醉。

宪法广场就在峡谷边市区一侧,广场中矗立着一座纪念碑,是年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将士而建。塔顶上有一尊象征胜利、双手捧着花环的铂金仙女雕像闪闪发光。纪念碑的底座是一对神男神女雕像,呈女躺男坐的姿态,象征着和平美好的生活。卢森堡街道闲雅幽静整洁,绿树藤蔓,鸽雀悠戏,鸟语花香。家家户户窗台鲜花盆景争奇斗艳,如此恬静安逸小国,活是一个世外桃源。

午饭后有一小时购物或自由活动的时间,我在餐馆附近随便转转,不经意来到卢森堡市*府门前。看到那矮小的楼房,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富得流油的世界著名城市市府,竟然与中国一个乡镇*府办公楼相差无几。再往前走,便到了卢森堡大公府,这更让我吃惊:堂堂的一国大公府,看起来比普通民居还普通。

广场边的长椅上,见有位华人在看报纸,我便走了过去与他攀谈。发现他看的报纸是法文的,我好奇怪问了他,才知道卢森堡官方使用三种语言,这在世界上是十分罕见的。官方通常使用的三种语言中,法语主要用于行*、司法和外交;德语多用于报刊新闻;而卢森堡语为民间口语。由于卢森堡正好夹在德国、法国、比利时之间,历史上也受到这些国家统治过,使用三种语言就不足为奇了。有时你在街上看见两个人相互打招呼,一个人用法语,另一个人则用卢森堡语。让我更想不到的是,卢森堡小学低年级用卢森堡语上课,到小学高年级,就换成德语教学,进入中学以后要进行法语教学。熟练掌握卢、法、德三门语言是当地中学毕业的必要条件,导致半数的中学生拿不到毕业文凭。同时,英语普及率也很高。一个中小学生同时要学习四种语言文字,难度可想而知。当下我们议论更多的是中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看看卢森堡的学生,我们是不是小巫见大巫了?

“欧洲首都”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这一名称来自古代荷兰语,意为“沼泽之乡”。它地处荷、比、法铁路干线心脏地带,是欧洲多国交汇点,交通十分便捷。欧盟总部宏伟高大的现代化大厦,众多摩天大楼和中世纪古建筑比肩并存,相得益彰。这种多元素文化特色,可能与欧盟的主要行*机构都设在这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驻地有关。据说大大小小各种国际机构有多个。加上外国驻比利时使馆、银行和商号等,外籍人员占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欧洲首都。

布鲁塞尔以中央大街为界,全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皇宫、议会、*府机关和大商号、大银行所在地,并有美术馆、图书馆等;下城则是商业和闹市区。市区公园和林地遍布,在易明多公园内还有中国古式建筑和楼宇,这在西方国家中是很少看到的。

布鲁塞尔是我行走欧洲十几个城市中看到现代高层建筑较多的城市,我入住的酒店也是在欧洲住过最高的酒店,有30多层。市*厅广场是古代布鲁塞尔的市中心,也是现在这座城市最壮观的地方,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建于12世纪,长不到百米,宽也就是约七十米,地面是花岗岩石板。四周屹立着许多中世纪的古老建筑,富丽堂皇。市*厅这座哥特式建筑物是布鲁塞尔的城市地标。建筑物的墙体虽然已经是有些脱落,但窗边那纹饰和浮雕依然华丽。市*厅的走廊内布满了壁画,有非常多的名人肖像。既有比利时王国的君主,也有曾经统治过布鲁塞尔的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的国王。市*厅对面曾是法国路易十四的行宫,现为国家博物馆。

作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者,我非常期待看到天鹅咖啡馆。在导游的指点下,我来到市*厅左侧一幢5层楼房前。房屋看似普普通通,因门上有一只振翅欲飞的白天鹅雕像而得名“天鹅咖啡馆”。这里是历史伟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曾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这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在此共同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他们在咖啡馆昏暗的灯光下奋笔疾书,写下了不朽之作《共产*宣言》。我从来没有想过,今天能有机会站在这篇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世纪文献诞生地前面。来此参观的大多是中国人,是因为《共产*宣言》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的成立,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人。中国是一个共产*领导的成功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我们的导师,这里就自然成了共产*人的“革命圣地”。

市*厅广场北面有一条小街道,名叫“狗街”。慕名而来参观的人川流不息。在拐弯处的墙角上,有一尊大约60公分高的小铜像,铜像上的小孩头发卷曲,鼻子微翘,脸上泛着微笑,光着身子,毫无顾忌地在人们面前撒尿,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撒尿小孩”小童于连。他之所以备受人们喜爱,是因为在古代西班牙入侵者在撤离布鲁塞尔前,准备了许多炸药要炸毁全城。这位勇敢而聪明的小童急中生智,用自己尿浇灭了燃烧着的导火索,保住了这座城市,拯救了市民,而他却中箭身亡。布鲁塞尔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小英雄,塑造了这尊雕像。小童于连的雕像虽小,但憨态可掬,妙趣横生,十分可爱,现在成为游客争相留影的景点。很多名人都曾送过衣服给小童于连。据说早在年,路过此地的巴伐利亚总督见他赤身站在刺骨寒风中,便赐给他一套金丝礼服。此后,各国*要纷纷效仿,一些国家元首或*府首脑到布鲁塞尔参观,都会赠送给小童雕像一套本国传统服装。第一个送衣服的国家元首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现在,小于连已经拥有近多套各种风格的衣服。其中有一套对襟盘扣、有圆圆“五福托寿”“中国红”图案的真皮唐装,是于连所收到的最漂亮的服装之一,它是中比友谊的象征。

水乡泽国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最大的城市,人口约70万。这里中世纪初只是一个渔村,19世纪初成为荷兰王国的首都。但只是王宫的所在地,中央*府仍设在海牙。国家元首与*府首脑不在同一城市办公,这在世界各国的中是极为罕见的。

作者在阿姆斯特丹

达姆广场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是阿姆斯特丹的发祥地。午餐后我步行至广场附近,看见卡尔弗大街行人如潮,估计是闹市区。我不喜欢热闹,便往博物馆广场方向走。沿街房屋具有浓厚的北欧情调,颜色鲜艳美观,一般是4层,家家户户楼顶都有一个大铁钩,据说是为搬东西方便而设。荷兰不愧为花卉王国,街道和民居阳台处处是鲜花。国立博物馆广场很大,广场中间是一大的水池,两二侧有大片的绿地,我累极了,坐在草地上吃点零食,体验一下这里的清静环境,非常惬意。

风车原为荷兰人为适应水力利用和磨坊工业的需要而建造,如今虽然仍为荷兰的“国家商标”,但实际应用已不存在了。风车城离市区不远,也是一个民俗村,里面有原始的奶酪加工厂、木鞋加工厂等民间工艺展览。由于阿姆斯特丹低于海平面,到处是湿地,所以木鞋很顶用,一直延续至今。漫步民俗村,我被这里低矮的房屋所吸引。荷兰民居像积木一般的可爱,每座建筑风格各异,造型独特,装饰丰富,色彩斑斓,处处洋溢着北欧风情。房屋虽低矮,街道亦窄小,但却很清洁。

从民俗村回来,我们赶往火车站前的游船码头,乘游船游览阿姆斯特丹老市区。火车站前人山人海,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背着行囊横冲直撞,脏兮兮的乞讨者随处可见。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像我想象中的阿姆斯特丹。船长是个中老年大胖子,胖得有点走不动的感觉。他穿着一身海员制服,热情地招呼我们上船就座。当他得知我们来自中国,立即改用汉语播放阿姆斯特丹录音解说。从解说中得知:阿姆斯特丹市是一座低于海平面1-5米的城市,过去城市的木屋是用木桩打基而建,当年建王宫的地基用了1万多根木桩。城里河网密布,有多条河流相通,整个城市就像架在木桩上,不愧为“上帝造海,荷兰造岸”。桥梁交错,河渠纵横,状似蛛网,有多座桥梁把街道相连。

阿姆斯特丹人居水上、水入城中,人水相依,景自天成。游船开出不久,一幅由美丽运河交织出的“水都”风光跃然眼前。游船穿梭于“船屋”之间,仿佛整个城市在漂移。据说这座城市有2万多家船屋。这些船屋有大有小,高低错落,令人赏心悦目。河水荡漾,秋风习习,坐在船屋上欣赏河上的风景,再惬意不过了。美丽的运河轻摇着岸边的船屋,让阿姆斯特丹城沉醉在甜蜜浪漫的气氛之中。

夜幕降临,当走进红灯区这条窄小街道,就会感到“性”氛围异常的浓。街道两边的橱窗里,全是各式各样“性”的文化展示,各种性器官模具随处可见,并作为纪念品出售给游客。人群中有些青年男女干脆把买来的男女性器官塑料模具挂在胸前招摇过市。性工作者们只穿着三点式内衣,在红色灯光的映射下风情万种,站在玻璃门窗后面摆出撩人的poss招揽顾客。橱窗里有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女人,有十八九岁的年轻女子也有四五十岁的大妈。让我们这些从来就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人真不敢直面相看。荷兰人的粗俗与放纵,真让我吃惊不小。妓女在荷兰是合法职业,获得女王的恩准,所以生意特别红火。但更多的游客是抱着开开眼界来这里看橱窗女郎而已。

美丽的水乡泽国阿姆斯特丹,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柏林墙遗址沉思

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平原,坐落在施普雷河最低的交会处,整个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环抱之中,宛若一个绿色大岛。初到柏林,你会很难看出哪里是城市,哪里是乡村。这里虽然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看起来与欧美各大城市相差无几。仔细体念,确乎不及巴黎之浪漫,而是显深沉厚重。她作为德国首都,历经沧桑。这里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一度把整个世界尤其是欧洲搅得天昏地暗。年4月,朱可夫将*指挥柏林战役,苏联红*以牺牲8万人的代价攻克柏林。猛烈炮火的进攻下使得柏林更是满目疮痍,成了一片废墟。二战中守卫柏林的万德*被歼灭,柏林有5万平民死于轰炸,约60万套住房被炸毁,占总数的一半。今天的繁华似乎无法淹没过去的伤痛。

当我来到柏林墙时,天空正飘着毛毛细雨。阴沉的天气让人多少有些伤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德国是战败国,首都柏林被苏美分割为东、西柏林。为了不让东德人逃奔“自由世界”的西德,年东德当权者筑起了一道双层水泥墙,把西柏林包围起来,这就是柏林墙。尽管我到来时柏林墙早已拆除,残旧的水泥墙体也变成一道鹅卵石小径,当年戒备森严的哨所成了新的旅游景点。在宽阔的马路两侧,竖立着一片肃穆的木制十字墓碑,仿佛在诉说着当年东西分隔的血泪历史。柏林墙对于后人来说,是一道永远抹不去伤痛的疤痕。

临近黄昏,我来到了柏林最有标志性的勃兰登堡门。年设计师朗汉斯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希望它成为通向和平之门。几百年来历经风雨沧桑,勃兰登堡门的命运和德国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年,苏联红*把红旗插上弹痕累累的勃兰登堡门。接着是冷战时期,勃兰登堡门又成了国家分裂的象征,同一座城市柏林被勃兰登堡门分为东西方两个世界。年柏林墙倒下之后,勃兰登堡门又有了新的含义—--希望和复兴,与原设计师“通向和平之门”的愿望又近了一步。如今,柏林烈火血浴中重生,已成为德国的中心。

宜居城市慕尼黑

旅游快巴从纽伦堡出发,由北向南赶往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一路上风光旖旎,美景如画。碧蓝的天空像刚用阿尔卑斯山上清凉的泉水洗过一般,格外的纯净与深邃。蓝天白云下的巴伐利亚,山川青翠似染。墨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森林,覆盖千里沃野。偶有村落掠过,童话般的民居屋顶在山丘里时隐时现。汽车拐进一处山谷,明朗的天空突然雾气升腾,把美丽的山川紧紧罩住。窗外,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树林和溪流别有一番风情,仿佛进入如诗如画的仙境。

慕尼黑是德国排在汉堡、柏林之后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城市之一,拥有宝马,西门子,博世等跨国公司。同时还是文化都市,有众多的博物馆、剧院、电影厂。地理位置处于整个欧洲大陆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

德国乡间民居

一下车,我们就来到奥林匹克公园。这座公园是年为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建,所有场馆和运动员村都完好保存下来。奥林匹克体育场是公园的核心建筑,可容纳8万多观众。同时还有游泳池、综合体育馆、自行车场、冰球场、拳击馆、水上运动湖、奥林匹克村、新闻中心、电视塔等。33个体育场馆全是预应力斜拉索结构,玻璃顶盖,特色鲜明。奥林匹克公园也是目前市民最佳的运动场所。周末有各种体育赛事。作为慕尼黑拜仁足球队主赛场,这里每周都有足球比赛。由于被阿尔卑斯山环抱,慕尼黑成为清凉气爽、葱绿宜人的宜居城市。无论是老城或新城、街头巷尾、公园广场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成群人们或踏着单车、或晒日光浴,他们在随心所欲地享受着阳光下的休闲时光。

慕尼黑不仅德国是生物工程、软件及服务业的中心,同时拥有宝马、西门子、安联保险、卡车制造、飞机引擎制造、注模机制造、照相机和照明设备等大型跨国公司。慕尼黑也是德国第二大金融中心(仅次于法兰克福),裕宝联合银行、巴伐利亚州银行,安联保险公司和慕尼黑再保险集团的总部都设在这里。慕尼黑的人民很富有,在欧洲乃至世界可以称得上是富人区。德国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慕尼黑的人均购买力排名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欧元。

慕尼黑人很会享受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酒吧和咖啡馆,人们三三两两小聚边品味咖啡边闲聊天。家家户户的阳台和门前屋后种满鲜花,路边不起眼小小咖啡馆窗台布置更芬芳四溢。我走进路边一家便利店,发现很多商品价格与国内相差不大:新鲜萝卜0.5欧元一公斤、啤酒3欧元一瓶、酸牛奶2.5欧一瓶、麦当劳套餐7至8欧元。

慕尼黑不仅繁华富足,而且恬静、热情、如梦似幻,不愧为世界宜居城市。

我的德国印象

虽然在德国只有十天的短暂居留,但通过资料介绍、与留学生、旅德华人的接触,加深了我对德国的了解。在我迄今到过的10个发达国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德国。

“德国制造”无人不知。在机械制造、光学仪器方面产品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都是德国产品。但人们很少想起它的另一个“制造”,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特别是希特勒发动的那场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战争使灾难无可避免。二战中,德国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城市变成废墟,工厂满目疮痍,经济受到重创。今天的德国人,守纪律、推崇秩序是世界公认的。这种民族特性,可能与反思战争有一定的关系。当然,古典哲学和古典音乐也启迪了德国,慰藉了德国人战后落寞的心灵,使德国重新站了起来。

环境优美是我对德国的最深印象。从南到北,我穿越了大半个德国,不莱梅、汉堡、柏林、莱比锡、纽伦堡、慕尼黑等城市都留下足迹,也走过一些乡村,感触良多。这个欧洲最发达国家,茂密原始森林和草地并没因工业开发而遭受破坏。柏林、慕尼黑两大城市被中国游客称为最大的“村庄”,这是对它森林覆盖的赞美。高楼大厦被树木掩盖,狐狸出没在市区,天鹅、鸽子在行人道上悠闲漫步,充分彰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乡村,绵延起伏的山峦满目呈绿,展现出一片片葱绿叠翠、郁郁葱葱的森林。沃野中河流山川水幽草丰,丘陵平原绿茵如毯。

德国的城市很少有大型工厂,空气污染指数较低。城市与乡村同步均衡发展,使得更多人喜欢在乡村过田园生活。漫步在居民小区,就可融入茂密森林中享受“空气维生素”离子的滋养。柏林、汉堡等大城市很少有雾霾天气,方圆数十里景观透亮清晰。尤其是穿行于乡村公路时,浅深交替频频变幻的绿色原野飞快掠过,像是共鸣精妙绝伦交响乐曲。德国天然大氧吧生态环境令人羡慕不已。

德国的城乡差别在缩小。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合理分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方便快捷公交网络,极大方便了民众,使人们很喜欢住在乡村。这也是德国珍视生存质量平衡生态发展,屡屡在世界宜居城市中名列前茅主要原因。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强制义务教育的国家,早在普鲁士时代,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推行了6年义务教育。现如今,德国已经推行13年义务教育,甚至大学学费多是减免的。德国拥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德国,缴纳医保是强制的,但费用并不高,这就解决了人们看病难问题。医院就在小城镇,乡镇能享受优质的公共资源。遗憾的是,医院都集中在大城市里。

德国人的觉悟程度高,对社会的公德意识很强。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细声细语。德国人最珍惜的是“自我空间”和“个人生活”,总是小心翼翼地不打搅别人的空间。办事或购物自觉排队,而且保持1米的距离。德国人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在旅游大巴司机萨司曼身上可见一斑。他虽年近六十,但每天总是提前一小时做好车辆保养工作,清洁卫生,行车前先加满油,从不会因加油或车辆故障影响我们的旅行。司机亲自摆放旅客行李,认为这是自己的份内事。德国人很少谈*治,人人珍惜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在德国,文明礼貌不只是一种仪式,更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教养。

德国人的生活质量在欧洲国家中最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5万美元,处于世界前列。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申请加入德国国籍,这一点就能直接说明德国的生活品质。大街小巷里窜梭的出租车、高速公路上飞奔的各类货车,大多是奔驰品牌。保时捷、兰博基尼的跑车更是随处可见。在我到过的西欧国家中,德国的早餐最丰盛。德国人喜爱大自然,喜爱生机勃勃的绿色,喜爱体育锻炼,散步、骑车成为德国人最好锻炼方式,从家中出门附近不远就可以融入天然氧吧中。高品质生活习惯已深入德国民众心中,愉悦潇洒,悠然自得分享大自然的丰盈回报。

德国人很会享受休闲娱乐,银行、超市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双休日都休息。节假休息日是德国街市上最为冷清的时候。人们或到郊外休闲,或待在家里陪自己的妻儿父母享受着天伦之乐。他们认为星期天是上帝恩赐的,不休息对不起上帝。与中国人节假日涌向繁华喧闹的闹市或人头攒动的景区形成鲜明对比。

音乐之都维也纳

维也纳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盆地里。城区西部被阿尔卑斯山环绕,城北有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这座号称“多瑙河的女神”的山水园林城市,环境优美,景色迷人。

地图上的奥地利很像一把小提琴,而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始终和音乐连在一起。许多音乐大师,如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等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都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歌剧院、音乐厅遍及全城,市区里到处飘动着优美的旋律,跳动着醉人的音符。所以说它是当之无愧的音乐之都。

作者在维也纳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歌剧院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歌剧院。它从落成那一天起,就是世界音乐圣殿的象征,被誉为“世界歌剧中心”。每年在歌剧院多场的演出中,节目没有一天是重复的。世界顶尖的音乐家、导演和舞美设计都把在内行而挑剔的维也纳观众面前展现自己的作品当成一种艺术上的享受。每年按惯例在这里举行一度的舞会,联邦总统亲自出席。上百对青年男女,女着长裙,男穿燕尾服,翩翩起舞,拉开舞会的帷幕。那潇洒浪漫的舞姿,如梦如幻。最后是来宾共舞,整个大厅变成了舞蹈的海洋,场面气势如虹。每年5月的维也纳文化节,吸引着全世界各国著名的音乐家前来献艺。

金色大厅虽然没有国家歌剧院名气大,但也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时间有限,我只是匆匆而过。由于对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过分宣传,许多中国国内的音乐人及音乐团体都以登上金色大厅演唱为最高荣耀,对金色大厅无限崇拜和迷信。据我所知,金色大厅只是一座专供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们切磋技艺、展示自我的一个有偿活动平台而已,她本身并没有一个登台演出水平的具体衡量标准。只要是你交付场租费,无论音乐素养高低,都可享有在金色大厅彩排并演出的权利。只要你办了手续,支付了场地费,就可以登上金色大厅一展歌喉。因此,也有人戏称“金色大厅”是“金钱大厅”。

美泉宫是古代茜茜公主的夏宫。当年,马提阿斯皇帝到维也纳西南部狩猎,发现了一个泉眼。令人新奇的是,喝了泉眼的水,人会变得更漂亮,更年轻,美泉因此得名。后来,列奥波德一世命令在这里建筑一座行宫。年改建为夏宫。皇宫共有个房间,其中有45间可供游人参观。室内大量的镀金装饰、波希米亚的水晶吊灯和瓷砖、壁炉共同营造出宫廷的巴洛克式风格。

从美泉宫出来,便是皇宫后花园。这里过去是皇室成员们散步的地方,而现在也已对公众游客开放。特色鲜明的美泉宫花园是典型的法式园林。在各色细小卵石铺成的图案上,是一片片格局优雅、精雕细琢的花坛和草坪。花园四周的围墙是由几排高大树林修剪而成,是名副其实的绿墙。绿墙里面这座错综复杂的迷宫花园,常年鲜花盛开。花园中掩映着44座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个个精美、生动。我站在平台上眺望,居然发现有人在“迷宫”中迷失了方向。

黄昏时我来到多瑙河畔,晚霞映红了沿岸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和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建筑群楼宇,美丽的多瑙河在夕阳照耀下显现盈盈碧波,宛如一江剔透的翡翠,在这座音乐之都之间晶莹发亮。五彩斑斓的三角小帆船,载着游客,悠闲悠哉地穿梭在河中。一对对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漫步在沿岸林荫小道上。此时,我仿佛听到斯特劳斯优美动人的《蓝色的多瑙河》乐曲在维也纳的上空回荡。多瑙河在脚下蜿蜒,如同飘带,优美的华尔兹圆舞曲,舒缓而又轻柔,伫立多瑙河畔,久久不愿不愿去。

世界文化遗产比萨斜塔

比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若是没有斜塔,若是没有伽利略在斜塔上的重物自由落体实验,也许没人能想起它。比萨是一个小城市,人口10万左右,在地中海的边上。作为古代意大利众多国家中的一员,比萨也算是一个著名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

走进这座小城,给我们的印象是静谧安详,十分清洁精致,就像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古城墙虽然斑驳陆离,但能完好的保护下来。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比萨仍然保持着宁静的中世纪古城风格。城墙外面的阿尔诺河静静地流淌着,由东而西,穿城而过。沿河两岸古建筑与与湛蓝的天空、高大的古树互相映衬,给小城带来了美丽与清新。街道两边的房子,大多是两层独立建筑,带有小院落。也有些四五层高的小洋楼,精致的窗户、秀美的阳台,门前的小小花圃。街边旅游小商品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小工艺品许久是来自中国的布制老虎、绢质折扇。小城的道路虽然不宽,却平坦清静。路边的梧桐树挺拔而茂盛,阳光穿过葱茏的树叶缝隙,在大理石碎块铺就的道路上投下斑驳的光点。

穿过旧城门,高高的比萨斜塔就矗立在那里。落日的余辉被矗立在前的大教堂挡住了一半,余辉便斜斜地洒在斜塔的上半部,使灰白色的宝塔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光辉,显得格外耀眼。

比萨最美的建筑是大教堂,比萨斜塔只是建筑群中的钟楼。比萨因斜塔而出名。最初比萨人主要是为了纪念守护神圣母玛利亚而修建比萨大教堂,体积最小的钟楼只是个配角。顾名思义,钟楼是用来敲钟的。谁也想不到,这个钟楼出现了倾斜,不但出了名,而且名气比主教教堂还大。用中国的俗话来说,就是“歪打正着”。我想,倘若这座钟楼不倾斜,今天的比萨城就不会出现各国游客纷至沓来的场面。

比萨斜塔闻名于世,是世界文化遗产。远观恰似一个高大的鸟笼,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8层54.5米,重1.45万吨,内有级石阶可直上塔顶。据说年建塔到3层时就发生倾斜,后面5层全力纠偏,千百年来塔不断倾斜,最后偏离垂直中心线4.4米,由于倾斜程度过于危险,年被迫关闭停止向游客开放。在多年的拯救过程中,很多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献言献策,中国专家曹时中的意见被采纳,他的名字被永久刻在碑文中。经过12年的修缮,耗资约2万美元,斜塔扶正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年底再次向游人开放。斜塔只是局部纠正,现在仍保持偏斜1.4米,因为如果全部纠正就不再是斜塔了。这是它永久的魅力。

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专家们曾为此争论不休。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最后的结论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的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离开比萨时,我突然想起:来到比萨不吃比萨饼不是白来了吗?于是我走近街边的一家酒吧,享受这风靡世界的小吃。这时导游提醒:在意大利去酒吧喝咖啡、喝茶,最好是站着喝,如果坐着喝,就得付给双倍的价钱,因为是要付座位费。我的天呀,我第一次遇到如此尴尬。本来我们并不是进来喝咖啡,只想吃比萨饼,所以每人只买了一个,把它折起来拿在手上边走边吃。关于比萨饼的来源,有很多版本。据说当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他很喜欢吃一种中国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再次品尝葱油馅饼。有一天,他与朋友在家中聚会,其中有一位那不勒斯的厨师。马可波罗把厨师叫到身边,描绘起在中国吃的葱油馅饼来。厨师按照马可波罗说的方法制作了,回到那不勒斯,厨师又尝试做了几次,并用了本地的乳酪和作料,结果大受食客欢迎。厨师把这种饼称为“比萨”,从此“比萨”就流传开来。

水上城市威尼斯

威尼斯城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滨,四面环海,实际上是由一群离大陆四公里远的多个岛屿组成。古人在这些岛屿的低洼处打上木桩,并填上土,然后盖房子,从而使岛屿之间的水域成了街道。8平方公里的城市面积由个小岛组成,多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有座各式各样的桥梁缀接相连。由于这座美丽的城市全部建造在水上,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一座水中升起的艺术长廊,故有“水城”之称。各式各样的船只往来穿梭于河道上,白天的运河就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从地图上看,威尼斯仿佛一颗镶嵌在美妙长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亚得里亚海的波涛中熠熠生辉。

“水上公共汽车”把我们送到威尼斯市中心圣马可广场。当走近这座广场时,我完全被它的美丽怔住了。教堂、钟楼和其许多相称的建筑物环绕着圣马可广场,造型是那样的优美、和谐。一座座石雕极其生动、逼真,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中少有的杰作。正是因为广场四周建筑极其宏伟壮丽,当年被拿破仑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客厅”。圣马可教堂外表装饰金碧辉煌,正面的图案是用石子和碎瓷镶嵌的壁画,据说这些碎瓷壁画是用高温烧成固定颜色后再嵌上去,所以几百年不褪色。教堂大门顶上正中部分,雕有四匹金色的奔驰着的镀金骏马,是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末期代表作之一。整个大教堂是东方艺术、古罗马艺术、哥德式艺术和文艺复兴多种艺术式样的结合体,美不胜收,无与伦比。严整、华丽的总督宫,用粉红色和白色的大理石砌成,是当时威尼斯国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议会和*府的所在地。

广场上成千上万的鸽子时而簇拥在地上觅食,时而又振翅高飞。这里的鸽子不仅不怕人,还大大方方地与人们亲密接触。有的飞到游客头上,有的停留在游客的肩膀。它们从容地啄你手上的食物,甚至容许你抚摸它的羽毛。那咕咕的叫声音既亲切又可爱。我看到不少游人伸出友爱的双手,让鸽子停在手上拍照留念。我在想,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平共处是多么美好!

从圣马可广场往海边走不远,在总督宫和监狱之间的小河上,有一处独特的拱廊桥,它就是世界闻名的叹息桥。这座拱廊桥两端连接着法院和监狱,是死囚赴刑场的必经之路。古代威尼斯的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监狱中,可能就此永别人世,每当囚徒行至桥中,再向前走就要告别世间的一切,见到桥下船上等候的亲人,只能无奈地自哀,桥上桥上一片哀叹声,“叹息桥”因此而得名。

威尼斯一切因水而生,因水而美,世界上独一无二。这里没有汽车,交通全靠船只。水面上穿梭着各种大小不等的船只,有公交船、邮*船、消防船等,且饰以不同的颜色,使蓝色的海水顿时生动了许多。威尼斯的美在于她与苍茫大海,与万顷波涛完全融在一起。微风轻拂,一排排房屋在水中悠悠荡漾。那晃荡不定的各种建筑物,仿若置身于幻梦一般。在岛上,到处可见一种独特的交通工具,威尼斯人称为“刚朵拉”的尖舟。这种轻盈纤细、造型别致的小舟据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远离大陆,千百年来,它一直是居住在岛上的威尼斯人的交通工具。居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刚朵拉”。

晚餐后返回码头时,跨越无数座桥梁,绕过数不清的河道,使我真正感受到“水城”威尼斯的含义。天色越来越暗,夜幕下的的威尼斯已是万家灯火,小船点点,如天上繁星。水面倒影着暗淡的月色,浪花轻轻击拍木桩,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就象一曲曲古典音乐。刚朵拉在如丝般的碧波上静静前行,游人结对成双的在岸边漫步。在这美丽的夜晚,威尼斯处处充满着宁静、温馨和浪漫。就像一个优雅、明艳、风情的女子,荡漾在碧波中,陶醉在浪漫的梦境里。

永恒之城罗马

罗马古城建城至今已经有2多年历史。罗马帝国是第一个统治过世界繁荣地区的庞大帝国,它曾经的强盛与繁荣,留下一座座残缺的城池屹立在今天罗马市。漫步在罗马街道,到处可以看到浑厚庄重的教堂、巧夺天工的大理石雕像、千姿百态的喷泉、金碧辉煌的宫殿,宛如走进一座天然的博物馆。所以,罗马又被称为“永恒之城”。

从梵蒂冈出来,穿过台伯河老桥,我们开始进入罗马市区参观。横跨台伯河的这座古桥,是罗马城中最美的圣天使桥,桥上有十二尊天使雕像,天使手上个个拿着一样耶稣受刑的刑具。抬头望去,高大壮丽的圣天使古堡巍峨地耸立在桥对面。这个古堡曾是要塞,后来改建成一座华丽的罗马教皇宫殿,现已成为博物馆。据说它与梵蒂冈之间有一条暗道相通,遇到危险时,教皇可通过这一通道从梵蒂冈进入这座堡垒避难。

作者在意大利罗马小城

在罗马这座“永恒之城”里,古建筑残垣断壁和珍贵的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且很多艺术瑰宝世界上独一无二。罗马斗兽场,又称古罗马竞技场,它是世界八大名胜之一。斗兽场在建筑史上堪称典范的杰作和奇迹,以庞大、雄伟、壮观著称于世。现在能看到的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当年的帝国王公贵族、奴隶主有一种癖好:喜欢观看人和猛兽搏斗、人和人决斗来寻欢作乐。斗兽场建于公元1世纪70年代,据说有10名奴隶和工匠花了5年时间才建成。场内可容纳5万名观众。看台分三层,第一层是皇帝和贵族的座席,第二层为罗马高阶层市民席,第三层则为一般平民席,再往上就是大阳台,一般观众只能站在大阳台观看表演。底层有80个出入口,可确保在30分钟内把场内5万观众全部疏散离场。庞大斗兽场在血腥杀戮鼎盛时期始终座无虚席,这种以生灵杀戮为乐趣的恶行演出一直持续至数百年。仅开业后的天中,就有0名奴隶因搏斗丧生。竞技场内鲜血横流;而看台上欢呼连连,渲泄上着人类原始野蛮的快乐。当我看完内景出来时,脑中不断浮现一千多年前那血腥残忍场面,我为这座雄伟壮观的建筑感到震撼的同时,又为那些泯灭人性道德的王公贵族、奴隶主感到令人发指!。

斗兽场广场聚满了各种肤色的游客,三五成群的黑人穿梭于游客之间不停叫喊,向游客兜售纪念品。时不时冒出声Chinese来,我被其中一个黑人缠住,便问了一下价格。一欧元能买到十几张明信片,纪念币10至20欧元一套。我拿起两套纪念币端详一番,他马上伸出一个手指。当我表示用人民币支付时,他高兴得用生硬的汉语说“一百块”。

古罗马帝国市场遗址就在斗兽场旁边。昔日古罗马帝国最繁华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几根石柱和光秃秃庙墩基座和颓垣败瓦,虽然那残缺断裂的废墟里长满绿草青苔,把罗马曾有的辉煌隐藏了起来。但从残垣断壁中依然看到当时的豪华气派。威尼斯宫是现在罗马市*府所在地,前面有一排石阶,据说是由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设计。这个宫殿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里面的艺术珍品价值连城。广场边上的那座宫殿式白色建筑是“无名英雄墓”,终年点火不息,卫兵守护,以纪念国家实行统一和民族独立。那尊骑马铜像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国王埃曼努埃莱二世,外国元首访意时均在此献花圈。威尼斯广场周围的威尼斯宫、司法宫等建筑及美丽如祥云般的地中海松无不把这座露天博物馆的美推向极致。

走在古旧的街道上,感觉每一栋楼都不一样,每一条路都不一样,在这里充满了艺术氛围,处处都是大师级的建筑和雕塑,屡屡感叹。罗马城有大小喷泉1多个,其中著名的是特莱威喷泉。参观的游客一般背朝喷泉往水中扔些硬币,有重返罗马运气之说,所以游客都叫它许愿泉。泉池像一块蓝色的宝石,晶莹透彻。池底积满游客抛下许愿钱币,在阳光映射下闪闪发光。四周环绕着西方神话中的诸神,栩栩如生。中央立有一尊被两匹骏马拉着奔驰的海神石雕像,泉水由各雕像之间汹涌而出,水花四溅,气势磅礴。

跟着导游的脚步,我们来到离许愿泉不远的西班牙广场。广场通往圣三石山筑有一排级的台阶。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几十步就有一个平台,供人们休息。几位意大利女郎向我们招手致意,她们显得热情豪放而有修养。当得知我们来自中国时,连声说:“北京、北京!”他们还说到了故宫和长城,看来古老的中国对他们也是有影响的。站在台阶的高处,可以看到罗马的部分市区。台阶下的广场中心有一座船形喷泉,是为纪念年台伯河泛滥成灾而建。

夜幕降临,回到酒店,团队中大部分游客大战罗马,打扑克牌打到天亮。我虽然没有打牌,但始终彻夜难眠,想起斗兽场曾经的过去,一幕幕人与野兽厮杀的血腥场面不断在脑海里翻腾。

十几天的西欧之旅结束了。同行问我,除了写游记,你还有什么收获呢?我一时真的回答不上来,很多感受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但,收获肯定是满满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