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创诵读人间百味盛开在味蕾上的春天 [复制链接]

1#

在文字中相遇

在声音中相知

敬请收听读创/深圳商报“读创诵读”

—————————▼—————————

朗诵:赵玉(读创/深圳商报主播)

▲点击小三角收听

盛开在味蕾上的春天

作者:方钰霆


  我的家乡地处鄂南,为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特别是在唤醒万物的春天,桃花、油菜花开满了屋后的山坡和肥沃广阔的田野。蛙声、布谷声此起彼伏,仿佛在轻唤我们的乳名。雨生百谷,杜鹃夜啼,“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唤醒我们身体的,不仅仅是春天,还有盛开在春天的味蕾。

桃花始华,鹰化为鸠,仓庚鸣,惊起一笼蛙声。杨柳青青,莺飞草长,一场早到的梅雨发起了雷声,就在这一片雷声里,我们手提菜篮,赤着脚飞奔,到屋后水库大坝的草丛里,一颗一颗地捡一种晶莹剔透的“珍珠”,这种珍珠就是地皮菜。湿漉漉的,有一点点沾手,要小心翼翼的从草根上、硬土地上扒下来,还带着些许泥土的清香。

地皮菜只在春夏之交的雷雨天气过后短短2-3小时内采摘才好吃,否则就干枯沾在草根或泥土上,采摘不了。据清代王磐编纂的《野菜谱》中记载: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庄前阿婆呼阿翁,相携儿女去匆匆。须臾采得青满笼,还家饱食忘岁凶。我们小时候虽不至于闹饥荒,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地皮菜炒野蒜鸡蛋确是最美好的食物,而且并不多见,可见弥足珍贵。

生在鱼米之乡到处都是可以养人的吃食,比如我家院子里的香椿树,估计是爷爷种下的,树干通直,树冠开阔,枝叶浓密,嫩叶红艳,树皮皴裂多疤,有五寸粗。在每年的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香椿树就开始伸出嫩嫩的枝芽,这些嫩芽就成为了我们的美味。

一般这个时候我们拿着竹篮跟在父亲后面,父亲用镰刀绑在竹竿上,瞄准了那些嫩枝丫一下就勾下来一节,我们在后面捡,不一会就可以捡一小篮。而那些还没长高比较矮小的我们就从小香椿树上轻轻采摘,一段段香椿芽小心翼翼地放在篮子里,摘的仿佛不是树叶子,而是绿色的珍宝。

吃罢香椿,我们就三五成群的到野地里打猪草。阳春三月的故乡,田野沐浴在春风里,几场春雨过后,就热烈地盛开着一种非常美艳的花,它们从开始的万绿丛中一点紫,再逐渐漫延到一片紫红,红红火火妆点着乡村田野的风景,这种花草就是紫云英。

紫云英的花不仅是醉人的,也是迷人。春光明媚的日子,提着相机来到田间或者河畔看到美丽的花朵,即使被露水打湿的脚也会不由自主地轻盈起来。以紫云英做背景,拍摄在花朵间静立的蜻蜓和纷飞的蜂蝶,拍摄青葱的蚕豆花和油菜青荚,就又成了一道美丽风景。

曾记得小时候读周作人写的《故乡的野菜》,在写到紫云英时是这样说:“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了故乡的荠菜、马兰头、鼠曲草、紫云英,它们的形状、颜色与用途,以及围绕它们面前展开的江南春光,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是的,当今天的人们在餐桌上吃腻了大鱼大肉的时候,当城里人开始寻找绿色食品成为时尚时,人们就会想起地皮菜、香椿、紫云英等那些带泥土清香气息的美味佳肴,捕捉野的风味。这种回忆是现代人生活中抹不掉的一幅画面,那就是用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做成可口的、自然的、绿色的、无污染的美味佳肴,来慰藉我们无处安放的乡愁!

方钰霆,70后,湖北嘉鱼人,湖北省作协会员。发表作品多万字多篇散见《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电视报》《中国应急管理报》《华西都市报》《春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星星诗刊》《延河》《散文诗》《浙江诗人》《速读》《参花》《九头鸟》等近百家报刊杂志,著有诗集《裸琴》《南方的花园有阳光》,散文集《花样年华》《人间知味》《读城记》等。

审读:谭录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