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676731857748987&wfr=spider&for=pc(一)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上天选定了谁,就要给谁从精神到肉体,一万个雷霆、几千次铁锤的暴击,能经受住的,一般人就成了“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铜豌豆”,成色高的就是烈火中百炼的24K真金。
但是这些“天选”之子,他们当初乐意吗?他们自豪吗?许多史书中、当今文章中都说,这些伟人、圣人大多是乐意的。
我深深地怀疑。
(二)我觉得他们不愿意。
嘉祐元年(),暮春三月,二十一岁的苏轼跟随父亲和弟弟,启程北向,沿嘉陵江畔登终南山,走上褒斜谷迂回曲折、高悬天际的古栈道
——这条凿石架木的栈道,秦时即已开筑。
两座山谷,壁立千仞,中间一道褒水,沿途古木阴森,难见天曰。
过凤翔,再经大散关而至关中,父子三人见一首题壁诗
/p>
“欲挂衣冠神武门,先寻水竹渭南村。却将旧斩楼兰剑,买得黄牛教子孙。”
初出乡关意气风发的少年学子,心里生出一种无比的向往和万丈豪情。这一路,他先是考中礼部京试第二名,后经中试科考试,列第三等。宋神宗曾说“为子孙得两位宰相”,就是指的苏轼兄弟。
仅仅过了二十六年,苏轼在写给幼子的一首诗《洗儿》中说:我被聪明误一生。出乡关时的满腹豪情,已化作一腔的幽怨。
他本来可以: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把锄头荷日月,一盏孤灯伴枯荣,积善庆余,耕读传家;
却误入仕途,流连官场,战战兢兢。畅意时赏风光无限,跌倒后千夫所指。
如果让他选择,他会后悔离开温暖、安逸的家乡眉山吗?
述(最多18字
纤瘦孱弱、须发皆白的三闾大夫站在汩罗江旁,一轮如血的夕阳映在江畔,落日余辉无比瑰丽,只是他将要落幕了。
他年少有为,忧国忧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为艰”,他曾立下志愿,致力报效国家,发誓“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怎奈世俗工巧,君王的偏信,世人的抛弃使他越走越远。他“上下求索”一生,终究落得披发自沉,化作泥沙。
滔滔汨罗江水冰凉地没过他的膝盖,他心里最后的一句诗是什么?
夜深的大牢里,灯火昏暗,司马迁蜷缩在幽暗潮湿的监狱墙角,手脚戴着镣铐,消瘦憔悴
他心里似乎在滴着血,在深不见底的大牢里,满腹的苦楚心酸无处申诉,是慨然赴死以明志,还是忍辱负重苟活下去?
李陵出征匈奴,遭遇埋伏,弹尽粮绝后降了匈奴,汉武帝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原谅李陵这样的举动的,满朝文武都在声讨李陵所作所为,只有司马迁不这么认为,他猜测李陵品德优良,又是精忠报国之将,虽然暂时输了,只是假意投降,以后肯定会回来的。盛怒之下的汉武帝不仅杀了李陵全族,也给司马迁定了死罪。死罪用钱可以买命,无钱的要想活命,可以接受“宫刑”。
充当刽子手的太医,亮出寒光闪烁的利刃,那一刻,未来的“史圣”会想到孟子的话吗?
(三)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能够生生不息的基因与宿命。若非教徒刻意追求苦行,一般人不会自寻苦头。
历史长河几千载,圣人、俗人被苦难扼住咽喉的,数不胜数。苦难降临于人,无可遁逃。但是对待苦难,却有不同的“接纳”方式。
一种人,哭天抢地,怨天尤人,沉湎其中,成为怨妇,人人避之不及;一种人,破罐子破摔,随命运之波漂流,放弃挣扎,甘愿沉沦,活成旁人眼中一个笑话;一种人,意志被打败,不解释,不诉说,不抗争,也不接受。选择了肉体的解脱;还有一种人,接受苦难,
利用自身无边法力,将苦难融化成一场甘霖,洗涤自己的身心,使五脏六腑澄明纯净,与日月同辉;血肉之躯接通天地,呈屹立亿万年不倒的泰山,最终得道化圣。他们是孔子、释迦、耶稣;
还有一种人,将苦难捧在手心
团揉拿捏、烧煮蒸溜,做成几道人间美味,自己食之得充沛营养,身心健壮,行走江湖,遇悬崖能腾空而起,逢激流平步涉江,尝毒草如食莲藕......
这种人余生将百毒不侵,无坚不摧。他是铜豌豆,是钻石,是金子,是一切发光的恒久金石。他们的秘方流传于世,照亮子孙万代,照亮所有苦难黑暗中的人类,比如苏轼,比如司马迁。他们不是圣人,但是他们光芒四射。
(四)怎么把苦难煎炒烹炸,大快朵颐呢?
年,61岁的苏轼被贬到偏无可偏的天涯海角——海南岛(崖州)。贬一路,吃一路,在他的诗文中,写美食、食材的有篇,亲制的菜品有60多道。
但是海南则不同,海南不但没有西湖的鱼、黄州的猪肉、惠州的荔枝和羊骨头,甚至米面都是从内陆运来,如果天气不好,海运阻隔,所以苏轼父子,无米无面,这日子怎么过?
苏轼在海南所遭遇的困苦,还不止此。
元符二年()四月,岛上大旱成灾,米价暴涨,眼看就绝粮了。
住的地方呢?父子暂住“*府招待所”——崖州官舍,权臣章淳欲置苏轼死地,放言:罪人不得住官舍,苏氏父子住在椰子树下、脏水池旁边好几天。
这日子还能过吗?也能过。
无米下锅,苏轼想到道家的“辟谷法”中,有一种简单易行的龟息法,就是模仿龟的呼吸,每日凌晨,引吭东望,吞吸初日的阳光,与口水一同咽下,据说非但可以不饥,还能身轻力壮。他写下这个方法,与儿子一同练习,抵抗饥饿。
吃山芋饮水,作《菜羹赋》
/p>
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
写出各种美食的名字:“画饼充饥”。
收当地略有文化的土著为徒,畅谈诗书,挥毫泼墨,精神快意;
与幼子苏过一起炼制墨块,体验做匠人的成功喜悦。
与邻居的小娃娃学吹口哨——葱叶,作诗为乐: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苏轼的艺术成就,在他尚在人世时就名满天下。
元祐四年(年)苏辙出使辽国,行至涿州,辽主派他们的侍读学士王师儒为接待他们。师儒背诵苏辙的《服茯苓赋》,但恨未见全集。辽过文人,大都会向他问候:“大苏学士一向可好?”
苏轼文名,在他生前传扬海外,朝廷颁布命令,严谨本朝名士诗文“出口海外”,但是日本学界早早就拥有了苏氏父子的诗文、书画。
苏轼逝世后,他曾经为官、被贬过得地方,百姓奔走相告,痛苦流涕,文化界更是震动了得,学子们在家私祭,,京师的太学生几百人集会追悼。
苏轼的朋友、门生写的文章和诗词不可胜数,“道大莫容,才高为累.......皇天后土,知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
年宋孝宗追曾苏轼“太师”,重刻《苏轼全集》;年,宋理宗确定十人列孔庙,苏轼位列张载、二程之上。
苏轼成为了光,不是很热烈,但是恒久绵长。
我们普罗大众无德与日月同辉,也不期盼为了成为金子和钻石去迎接一万个雷霆和几千次锤击,我们只是想做幸福的尘土。
但是尘土也需要光的照耀。